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二季度能否“转正”还得看6月。——

吾国今年5月主要经济数据已经公布,看上去情况相当不错。但笔者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刘元春先生近日在财新网撰文认为,目前复工复产如火如荼的景象,实际是前期经济全面停摆后在行政性全力推动之下的一种现象,而非常态化的市场运行水平。刘先生称,如果从一些民间调研特别是对于基层的调研结果来看,状况依然很糟糕。一些大型项目的开工率、复工率、达产率非常好,但是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小微企业的状况依然很差。

笔者蜗居乡间,不了解具体情况,只是每日看央视的新闻报道,形势似乎一派大好不是小好,故此闻刘先生之言感到有些意外。刘先生认为,两会刚刚过去,很多方案还没有完全落实,一些乐观派就已经觉得我们的经济不错、最危险的时点已经过去,提出适度回收下一轮扩张性政策,刘指“这种判断是极端错误的,甚至是非常有害的”。他甚至直言,一定要对最近数据的变化高度警惕,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要警惕一些数据反弹所带来的短期幻觉。他呼吁学术界进一步对吾国当前面临的风险和底线做出明确的说明,使我们的一揽子政策能够坚定地往前落实。

刘先生的上述“警言”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笔者不敢妄断。不过笔者注意到在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二季度吾国经济增长能否“转正”时,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回答说还要看6月份的情况。笔者由此推测4、5两个月还没有“转正”,否则统计局没理由不给出肯定的答复。

那么,6月份的经济表现是否会优于4、5月份,从而拉动二季度GDP“转正”呢?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亦有论者指出,5月份工业生产回暖的节奏慢于4月,需求恢复的程度还明显不及生产,供过于求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总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财新网,李奇霖)。照此看来,吾国经济的回暖的速度未必一定是“越来越快”,在某个时间段内甚至可能“先快后慢”。何况近期北京又发生了新的疫情,势必对当期的复工复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即便6月经济进一步回暖,二季度能如愿“转正”,考虑到一季度负增长6.8%,下半年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补上一季度的留下的“窟窿”,全年能否实现正增长,仍需观察。故此笔者建议媒体在“宣传”当前的经济形势时,还是应该悠着点,要避免拔高人们的预期。这也应该是“底线思维”所要求的吧?(未名日记6月20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4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