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的“阳谋”与哈马斯的转型——
加沙停火的第一阶段协议正在执行中:以色列军队已撤至“黄线”以东即靠近以色列本土的一侧,所占加沙区域从此前的七成以上缩减至53%,哈马斯已释放所有20名存活的以方人质,只剩下十几具人质遗体因搜寻困难尚未找到。如果要等哈马斯找齐全部人质遗体并交给以色列,才算是第一阶段协议全部完成,所需时间很难预计,人质遗体能不能全部找到也是个问题。笔者见央视节目上有专家认为第一阶段时间延长对哈马斯有利,后者可以趁此机会“重整旗鼓”恢复对加沙部分区域的控制,笔者不知道是否如此。但对加沙民众肯定是不利的,因以色列藉人质遗体尚未交齐为由而推迟了拉法口岸的开放,使得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仍然受到阻碍。
按照美国提出的“20点和平协议”,第二阶段的重点是要哈马斯解除武装,但笔者觉得难度极大。若哈马斯不肯就范,美国与以色列又当如何?难道动用武力消灭它?如此则等于加沙将重启战端,特朗普的所谓“和平计划”岂非将泡汤?何况以军之前打了两年多也未能“消灭哈马斯”,凭什么继续进攻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正在此时,笔者看到澎湃新闻报道说,美国和以色列正在考虑一项新计划,将加沙地带分为由以色列和哈马斯控制的不同区域,作为在哈马斯解除武装前的临时计划。在此期间,加沙地带的重建工作将仅在以色列控制区开展。
据报道,当地时间21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和特朗普女婿兼顾问库什纳在以色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概述了这一想法。万斯表示,“加沙有两个地区,一个相对安全,另一个极其危险”,当前目标是扩大“安全地区”的地理范围。库什纳则表示,在哈马斯解除武装之前,重建资金不会流向仍受哈马斯控制的地区,重点将放在建设“安全地区”,并称“只要能够确保安全,以色列国防军就会考虑在该地区建设一个新的加沙地带,为居住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提供去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
笔者见此消息有一种感觉:这可能是美国和以色列为应对哈马斯如果不肯解除武装而设计的一个“阳谋”。由于哈马斯虽然遭到以军重创,但凭借其过去十几年在加沙所修建的星罗棋布星的地下隧道,以及“军民一体”的组织特点,至今仍保存了相当的战力,专家估计其武装人员还有上万之众,加上其战斗意志十分顽强,美、以若要用武力来解除其武装,一来会耗时很长,二来自己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就算以色列不惮于再次兴战,“立功心切”的特朗普恐怕也不想这么做,他将“加沙止战”视为其再度上任后最大的“外交成就”。因此,万斯和库什纳上面所给出的也许是一种武力之外的替代方案。
具体而言:美、以可能让以色列军队长期占领“黄线”以东的区域,甚至有所扩大,作为迫使哈马斯解除武装的筹码,否则以军就会固守这片区域,将加沙一分为二,哈马斯只能在“黄线”以西活动。此外,据央视以色列防长已宣称接下来将摧毁其控制区域内尚余的60%的地下隧道(这是哈马斯的“生命线”),以此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然后美、以将在该区域内先开始重建以谋求经济利益;而如果没有国际社会的援助,哈马斯几乎不可能在自己控制的区域内开展重建。这样的话,加沙可能将长期处于“一边在重建,一边是瓦砾”的分裂状态,同时也就无法实现“两国方案”。
这是不是美、以提出上述方案的用心所在,笔者无从揣测,只能说“此计甚毒”。好处是不用再大动干戈、生灵涂炭,坏处是加沙将被长期“割裂”。如此对于哈马斯而言,其是否愿意解除武装的抉择难度就更大了:若缴械将无法再继续其一贯坚持的武装斗争方针,失去其最大的“筹码”;不然的话,又只能被困在已成一片废墟的加沙局地而处境更加艰难。对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来说也是如此:它们既想要哈马斯放下武器以消除今后的暴力隐患,又不想巴勒斯坦被“肢解”,因此接下来可能会对哈马斯进一步施加压力。
正在此时,笔者看到央视报道说,巴勒斯坦各派别10月24日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各派重申支持并继续执行当前加沙停火协议,要求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地带,反对以方在加沙、西岸及耶路撒冷的吞并或人口驱逐行为,同意将加沙地带的行政管理权移交由独立技术官僚组成的临时巴勒斯坦委员会,呼吁成立国际委员会监督加沙重建资金落实,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临时国际部队监督停火。会议还强调需统一国家立场,要求召开紧急会议商定国家战略,并重申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
笔者之前曾有文指巴勒斯坦内部派别林立、拥兵自重,是其建国的一大“卡点”,也是其在与以色列的博弈中处于绝对劣势的原因之一,因此认为此次巴方各派别会议的召开对巴勒斯坦人民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历史上从未有过在“四分五裂”的情况下能顺利建国的先例,巴勒斯坦必须先求内部的统一,将五指捏成拳头才会有力量。不过报道没有披露哈马斯代表是否出席了此次会议,也没有提及其是否愿意和如何解除武装的问题。笔者认为,统一首先是武装力量的统一,哈马斯也许应该考虑将手中的武器移交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身转型为一个非武装派别(政党),以此作为要求以色列全面撤离加沙地带的条件,避免加沙被“分割”,为巴勒斯坦进一步的建国创造前提条件。
从这个角度看,也许“球”正在哈马斯的脚下。(未名日记10月27日)
0
推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