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不“腰斩”,难“回归”——
题中的“腰斩”是针对美国的人均GDP和生产成本而言。实际上按照押沙龙先生的说法,“腰斩”之后还得“再腰斩”。且听笔者道来。
自特朗普悍然向全球推出极端关税政策以来,全世界包括美国国内舆论恶评如潮,其荒谬性已无需多言。但有一个问题似乎少有专家论及,即:凡事必有因果,既然绝大多数人持批判和反对意见,特朗普如此非要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其目的究竟所为何来?笔者看到押沙龙先生近日发表在财新网的一篇文章倒是谈到这个问题。虽然据介绍“押沙龙”先生的个人标签是“电子工程师,文史学者”,并非经济学家,但他的一番分析可能更贴近一般人包括笔者的认知。
押沙龙指出,特朗普挑起关税战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制造业回归美国,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不可能靠关税来复兴。原因很简单:美国的收入已经太高了,一个人均GDP达8万多美元的国家,和人均GDP1万、几千美元的国家比拼中低端制造业,怎么可能成功?关税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且在经济上极不划算。
押沙龙的这一想法正与笔者所见略同。特别是他文中打的一个比方很有意思:这就像河北的钢产量有差不多2亿吨,北京的钢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你能设想钢铁产业“回归”北京吗?笔者也认为无论从收入还是环保的角度看显然都不可能。当然押沙龙也指出北京和河北属于同一个国家,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候北京能随便用河北的钢,而美国却未必能随便用别国的钢。
押沙龙称美国的这种焦虑可以理解。的确,像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中低端制造业竟然衰落到如此地步,这可能让特朗普“夜不能寐”。同以钢铁业为例,美国如今的年产量还不到1亿吨,不及中国的1/10,其国内一些当年的钢铁生产基地已沦落为“铁锈地带”;而与钢铁业紧密相关的美国造船业更是衰得“马尾栓豆腐——提不起来”,据统计其占全球份额仅为0.1%,年出产船只吨位仅为吾国的几百分之一。仅仅从其作为一个号称全球军事实力最强的大国看,这是很难想象的,盖因军工产业离不开钢铁。据报道特朗普曾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打起仗来,美国这么点钢产量和造船能力怎么能打得赢?至于服装、玩具等其它各种低端制造业,美国已几近于零。前不久有人惊奇地发现,就在特朗普大厦内,所有摆设、用具几乎全都是中国造。此轮关税战开打后,美国人已经开始为今年的圣诞节将没有人工制造的圣诞树可用而发愁,因为这些圣诞树全部来自吾国的小商品市场——这还仅仅是小小的一例。
所以笔者也认为美国人对制造业衰落的焦虑可以理解。但是,这并不是说美国没有这种制造能力,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生产成本太高,或者说美国太有钱了,不屑于或懒得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营生。正如押沙龙所说,除非美国能将自己的制造业成本“腰斩再腰斩”,否则若硬要让这些产业“回归”,肯定定会亏得一塌糊涂。
那么问题又来了,没有中低端制造业,美利坚又是靠什么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呢?它的8万多美元的人均GDP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当然不是。押沙龙在文中指出,美国人均GDP这么高,是靠它的金融、服务业、高科技产业之类的东西。事实上,虽然美国的货物贸易逆差每年超过万亿美元,但它的服务贸易却有几千亿美元的顺差,只不过美国人往往只记得自己的“吃亏”而不愿意提及自己的“赚钱”。
不少美国人包括特朗普将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归咎于最近几十年的全球化,在笔者看来,不如将这笔帐算到美国资本家的头上,因为正是他们对利润的疯狂追逐,才将许多本国企业转移到其它成本低廉的国家,以牟取更高的利益,从而逐渐使得本国的制造业“空心化”。其次,帐还应算到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头上,盖因这种制度势必造成社会的贫富分化和撕裂,美国的钱赚得再多,大部分也落入跨国公司和超级富豪之手,蓝领百姓很难分到多少“羹”。不然就很难解释为什么美国在整体上能够成为全球最富的国家之一,却仍有那么多人沦落在贫困线边缘,而特朗普正是利用这些人的不满,两次成功地掀翻传统的建制派而入主白宫。
从这一点看,特朗普想为那些拥戴他二进宫的“铁锈地带”的人们做点事,促使制造业回归美国,从而增加蓝领的就业和收入,这样的动机跟他的焦虑一样或可理解。但问题在于,正像押沙龙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全球化,没有美元的金融输出,没有谷歌苹果这些高科技公司的全球展开,没有其他国家的低廉产品输入,只靠制造业回归,炼钢造车,美国怎么可能拥有这么大的财富,维持这么高的收入?故此他的结论是除非将美国的制造成本“腰斩再腰斩”,否则所谓“制造业回归”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至少中低端制造业是如此。而用加征高关税来达此目标就更不靠谱,用美国经济学家、前任财政部长耶伦的话来说,这属于史无前例的“自残”行为。
写到这里笔者突发奇想:也许特朗普就是想用极端关税政策先将美国经济搞垮、人均GDP“腰斩再腰斩”,以此为中低端制造业回归美国创造前提条件?……想到这里笔者自己也吓了一跳:果如此简直是太疯狂了。(未名日记4月15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