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撤援”,乌欧挺得住吗?——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决意不再支持和援助乌克兰,反而逼迫后者与其签署稀土矿产资源来“还账”。据界面新闻报道,共和党控制的美国国会成员也加大了对乌克兰施压,当地时间2月20日,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表示,美国国会已经“没有胃口”再为乌克兰出台拨款法案。
应该承认,过去三年的俄乌冲突中,美国和欧洲的确曾为乌克兰的抗战“慷慨解囊”,所以处于劣势的乌克兰才能支撑到现在。有数据显示,以欧元计算,美国提供的军事援助达640亿,高于欧洲的620亿;而美国对乌人道主义和经济援助为500亿,低于欧洲的700亿。且不论乌克兰最终会不会签署矿产协议来“还债”,如果特朗普拿到矿权后后仍不再管乌克兰的生死存亡,以之前的比例推算,未来欧美的援乌资金将削掉一半,欧洲方面还能“独力”支持乌克兰吗?
据央视报道,在欧盟领导人的率领下,欧洲十几个国家的首脑日前“组团”到访乌克兰,承诺将继续为乌提供军事援助,最新的一批援乌资金达35亿欧元;与此同时,欧盟还在推出针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欧洲似乎拉开了架势要与美国的俄乌政策逆转“对着干”。
不仅如此,据新华社报道,欧洲多国正在考虑为乌克兰组建近3万人的“保障”部队,部署在乌东战场前线以外地带,以阻止俄罗斯撕毁停火协议(虽然该协议至今八字还未见一撇)。据悉这支欧洲部队将由英国、法国牵头,可能派往驻扎乌克兰的关键城市、港口和重要基础设施,并设想动用间谍机、卫星和无人机等监控俄乌边境。但多国同时强调,上述设想须得到美国的“托底”,希望美方为“保障部队”提供支援。法、英两国领导人现时正先后前往华盛顿试图劝说特朗普“回心转意”,但效果恐怕不容乐观,因为后者似已铁了心要从乌克兰和欧洲“抽身”转而与俄罗斯全面恢复关系。华盛顿也许不会反对俄乌停战后欧洲派兵去乌克兰“维和”,但恐怕不大会为他们“托底”。
笔者闻听这些资讯后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是如果美国对乌“撤援”,欧洲是否会继续支持和援助乌克兰?从此番欧洲一些国家“组团访乌”来看,答案似应是肯定的,因为不像美国“远在天边”,毕竟俄乌战争发生在欧洲土地上,后者更有“唇亡齿寒”之感。
二是单凭欧洲之力,能否撑得住乌克兰?尽管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从人口规模看,欧盟都远远强于俄罗斯,但欧洲亦有自己的“软肋”,这就是皆为中小国家,而且也并非“铁板一块”,很难真正“拧成一股绳”,特别是其军事力量分散在欧洲各国,军工生产能力也因多年的“太平日子”而大不如俄罗斯。再加上现如今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同时也要挥向欧洲的盟友,老实说笔者对欧洲的财力能否让其对乌克兰“力挺到底”尚存一丝疑虑。
三是据报道法、英等国所倡议的派兵去乌克兰设立“保障部队”,前提是俄乌实现停火并达成和平协议,以防俄罗斯再次发动攻击而并非去“参战”。但是一来3万的数量太少,二来还需要仰仗美军的支持,而且俄罗斯对此已明确表示反对。所以此议的可行性还很难判断。
四是美国的“撤援”不仅是对乌克兰,同时也针对欧洲,美方已多次表示未来欧洲的防务应该由欧洲自己承担,并要求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将军费开支占GDP的比例提高到5%,而后者的大多数过去连2%都没有达标。美方提出的5%指标显然过高(美国自己也只有3.5%),但欧洲安全长期以来依赖于美国的“保护”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欧洲一方面继续援助乌克兰,一方面又要加强自己的“战略自主”填补美军撤出(至少是部分撤出)后自身的防务空缺,加上欧洲经济目前又很不景气,故此可以肯定,如果真的要与美国“分道扬镳”,未来一段时期欧洲人必须勒紧裤带过“紧日子”,只靠“嘴硬”是撑不住的。
五是笔者并不认为若俄乌停战之后俄罗斯还会对乌克兰再次发动攻击,遑论进攻欧洲其他国家,盖因俄罗斯也已被三年的战争拖得“精疲力尽”,国内经济和民生都亟待修复,俄罗斯即便有心继续“扩大地盘”,借用美国众院议长约翰逊前面那句话来说,也已经“没了胃口”。因此特朗普提出停止战争的倡议对各方都是有益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划定“停火线”,若停不下来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正是在这一点上,由于俄、乌、欧各方的立场仍相持不下,特朗普的停战计划能否实现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特朗普很有可能的“撤援”把乌克兰逼到了悬崖边上的话,欧洲也因此而处于“进退两难”。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大洲,欧洲何以会落到今天的境地,容笔者认真思考后再谈。(未名日记2月26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