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俄罗斯这枚中导“试”给谁看?——

据凤凰网“天下事”报道:乌克兰获准并使用了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后,作为回应,俄罗斯1121日也用新型导弹打击了乌克兰。俄总统普京当日发表讲话说,此次行动中俄军向乌克兰试射了代号为“榛树”的新型高超音速导弹,但他强调导弹没有搭载核弹头。

最初笔者看到央视转引乌克兰媒体报道说,俄罗斯此次试射的是一枚洲际导弹,当时笔者颇感疑惑,盖因据军事专家介绍,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才被称为“洲际导弹”,而乌克兰与俄罗斯紧挨着,前者的疆域直径满打满算也达不到这个距离,俗话说“杀鸡焉用牛刀”,此前的两年多俄罗斯已用总计有几千枚的各种导弹攻击了乌克兰,现在犯得着还再用洲际导弹来打它吗?专家介绍说,1枚洲际导弹的制造成本少说也有几千万美元,难不成俄罗斯其它导弹的库存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后来的报道证实俄方此次发射的其实是一款经过改良的可携带多弹头的中程导弹,理论上射程可达5500公里。据报道,这是战争史上首次将中导用于实战。据普京表示,俄罗斯的这一新型导弹还有很多库存,“可以随时使用”,当然外界对此无从查证,要知道俄美的《中导条约》早已废止。

另有一种说法是此款导弹还可以搭载核弹头,或许俄方是藉此显示,稍早前普京批准发布的俄罗斯核战略新政策并非是说说而已,警告乌克兰和美西方不要拿它不当回事,若把俄罗斯逼急了,完全有可能动用核武?虽然普京已声明此次试射的这枚中导并未搭载核弹头,但若要加装核弹也是“分分钟”的事情。不过又据专家介绍,实际上俄罗斯此前攻击乌克兰的一些短程导弹如“匕首”、“锆石”等也可以搭载核弹头。既如此又何必再试射中导?

那么,俄罗斯究竟为什么要用这款被称为“榛树”的新型中导来攻击乌克兰呢?笔者思考之后的结论是:它并不是“试”给乌克兰和美国看的。如前所述,打乌克兰用不着动用中导,而对美国其射程又够不着——有一个细节可资证明:据央视报道,俄罗斯在发射这款导弹之前,事先已通过俄美之间的“降低核风险中心”通知了美国方面,这一消息也得到了美方的证实,俄方则称这一通知是由该中心“自动发出”。笔者猜,这是为了避免美方对此发生误判,毕竟美国也拥有足以摧毁俄罗斯的核武库,而且可以断定美方的核检测系统全天候保持运转,万一发生误判,将触发后者的核反击。

由此看来,俄罗斯此次发射“榛树”,主要是威慑北约的欧洲国家,因为这款导弹的射程足可覆盖全欧,而且据普京介绍其飞行速度超过10马赫,他称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反导系统能拦截它。实际上普京在1121日的讲话中警告说,俄罗斯可能会打击任何授权武器打击俄罗斯的国家,并表示乌克兰战争已经具有全球性质。普京的意思似是:如果北约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导致俄不得不动用核武,最先倒霉的是那些欧洲国家。事实上俄军方负责人公开声称“榛树”导弹可以在20分钟内打到欧洲任何一座城市,“威慑”之意已毫不掩饰。虽说北约中的英、法两国也算是核国家,也都有远程打击武器,但比起俄罗斯来,它俩的核武能力是“小巫见大巫”。值得一提的是,此番英、法也跟随美国,允许乌克兰用它们提供的远程武器攻击俄罗斯腹地,从而可能激怒了普京:美国这样做倒还罢了,你们两个也敢如此“扎刺”,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大概就叫“柿子先挑软的捏”。

另一方面,鉴于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而他之前曾反复表示将在最短时间内结束俄乌战争,舆论普遍认为他将以减少乃至断绝军援施压乌克兰作出妥协,这样一来欧盟将可能被推至“抗俄援乌”的最前端,这也是笔者为什么认为普京此时试射中导主要是做给欧洲国家看的原因之一。

如此说来,还是要回到那个老问题:若战事继续升级,俄罗斯真的会动用核武吗?老实说没人知道,会或不会,全在于普京的“一念之间”。包括这场延宕了近三年的俄乌冲突,也被有些人称之为“普京一个人的战争”,盖因他对俄罗斯的大小事务有绝对的掌控权。

诚然,此次俄罗斯发射的“榛树”没装核弹头,然而下一次呢?笔者在央视新闻中看到,几位专家对此深表担忧,也许在他们看来,普京不仅有这个“心”,也有这样的“胆”。不过俄罗斯的核威慑新政策似乎的确起了点效果,据《环球时报》引外媒报道,在福克斯新闻网日前播出的一段采访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被记者询问是否愿意放弃收复克里米亚半岛的目标,与俄罗斯实现和平并且“停止在欧洲的流血冲突”,泽连斯基回答说:“我们不能为了克里米亚的回归而让数以万计的人民丧命。” 他承认,乌方缺乏通过军事手段夺回克里米亚半岛的能力,并称乌方将转而选择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克里米亚问题。但他拒绝了乌克兰正式割让克里米亚或其他任何地区并以此作为俄乌冲突解决方案的想法,强调“我们无法在法律上承认任何被占领的乌克兰领土属于俄罗斯……从法律上讲,我们不会承认,也不会接受。”

不管怎样看起来乌克兰已准备“退后一步”,至少已表明不再坚持要以武力收复克里米亚——实际上也做不到。至于已被俄罗斯宣布为其“新领土”的乌东南四州该怎么办,泽连斯基并没有说。按照笔者之前关于俄乌止战的猜想,即双方在既有的战线上停火,尔后进行和平谈判,但并不涉及法律意义上的“领土割让”,只是暂且接受一种既成的事实,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这也许是一种可行的方案,总比双方继续打下去死伤无数要更“人道”吧。

然而,俄罗斯是否会接受呢?要知道对俄方来说这其中有一个难题:之前乌克兰军队突袭并占据了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部分领土,俄军“反攻”了三个月也未能将乌军赶走,若“就地停火”划线的话,俄方的这部分领土怎么办?难道也要接受这一现实吗?以普京的强势,恐怕不会。但是若想让乌军从库尔斯克撤走,乌东南四州已被俄军占领的领土又该怎么办?难不成双方要“以土地换土地”?……毕竟,乌军当时突袭库尔斯克,言明就是为了争取未来的谈判筹码,现在看来果然起到了一些作用。

从这个角度分析,笔者估计俄罗斯可能要先收复库尔斯克的“失地”,然后才会考虑接受“就地停火”的和平方案。当然普京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笔者愿意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提醒两点:第一,这场俄乌战争打了快三年,尽管乌克兰处于明显的劣势,但在乌克兰的拼死抵抗和美西方的强力军援下,俄罗斯的优势并不具有“压倒性”,否则战事不会拖得这么久,这肯定超出了普京初时的想象。第二,俄罗斯也许应该认真地评估一下,假如不用核武,能否凭常规军事力量将乌克兰彻底“打趴下”(要知道“榛树”中导再先进,如果不装核弹头,它也只是威力更大的常规导弹而已)?如果不能的话,俄方何不“见好就收”?

  敬请三思。(未名日记1125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18篇文章 4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