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究竟有没有“建国”?——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很多国家包括吾国外交部门的领导纷纷指出,解决巴以矛盾的唯一出路就是真正落实“两国方案”。据记载,这一方案最早由1947年的联合国181号决议所提出,即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没错,历史上的巴勒斯坦,是一个地理概念而非指一个国家,其范围包括如今的以色列和约旦河两岸以及加沙地带等,据介绍原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后来帝国灭亡,又由英国托管,再后来英国撤走之后,成为一块“无主之地”。现在人们所说的巴勒斯坦人,其实是指居住在这一区域的阿拉伯人。
事实上181决议通过后,以色列趁势在1948年建国。但是,该决议当时遭到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犹太人是外来者),并以此为由多次对以色列发动战争要将他们赶走,但均被以色列打败。这样一晃40年过去,直到1988年,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才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接受181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
从这一史实看,巴勒斯坦其实可以说是已经建国。然而诡异的是,尽管巴勒斯坦宣布建国得到联合国大多数会员国的承认,但它至今还不是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只具有观察员国的地位。
这是为何?笔者想不明白,也没有从资料上看到合理的解释。但从这个角度看,说要落实“两国方案”恐会造成理解上的歧义,仿佛巴勒斯坦现在还没有“建国”。笔者认为,联合国对此负有责任,它本应该早就接纳巴勒斯坦为其正式成员国,尽管这其中必有纠葛,包括原定的巴国首都耶路撒冷被以色列所占有。
其次,阿拉伯国家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清华大学教授、历史学家秦晖先生日前在一次专题演讲中介绍(全文详见凤凰网),当年的181决议遭到阿拉伯国家的普遍反对,他们不仅反对以色列建国,也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后来几十年间发生的中东战争,有几次是一些阿拉伯国家组织联军攻打以色列,其目的并不是帮助巴勒斯坦建国,而是为了自己争夺地盘。但是这几次战争不仅均以阿方的失败告终,反而还让以色列趁机扩大了自己的面积,可谓是帮了倒忙。后来眼看自己打不过以色列,这些阿拉伯国家才转而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国。
再一个原因来自于巴勒斯坦内部,据说其大大小小的派系有十几个,没有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目前最主要的派系有两个,一个是法塔赫,主张通过与以色列谈判解决土地争端,另一个是哈马斯,坚持要进行武装斗争,它俩分别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占山为王”,谁也不服谁,甚至彼此还发生过武装冲突,遑论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对外一致发声。窃以为这是巴勒斯坦最致命的“内伤”。
当然,这其中美国也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尽管美国在历史上曾几次牵头组织巴以和谈,但实际上是偏袒以色列的。最新一次即10月7日的巴以冲突发生后,美西方几乎一边倒地支持以色列,遂使得巴以矛盾看起来更加无从解套。
总之,种种原因致使现如今巴勒斯坦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国家。或问:为什么巴勒斯坦建国对解决巴以矛盾如此重要?秦晖先生在演讲中讲到的一点是笔者之前没想到的。简言之,先得有“国家”然后才谈得上“主权”和“领土”,不然的话你的疆域始终是不确定的,顶多只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以色列正是在这个问题上钻了巴勒斯坦的“空子”,因为“土地所有权”是可以通过战争变更的,而以色列又是战争的大赢家,几次打下来它的领土扩大了好多,而留给巴勒斯坦的地盘越来越小。由于你还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国家,只能说对方侵犯了你的“所有权”,因为只有成为一个国家,才能划定自己的领土边界并拥有主权。显然“领土”的政治阶位要高于“土地所有权”。打一个比方,现今的巴勒斯坦人,有点像是当年美洲大陆的印地安人,有“土地所有权”却谈不上“国家主权和领土”,遂使来自欧洲的殖民者侵犯得手——当今所谓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利坚合众国就是这样产生的。
以上是笔者浏览相关资料的一点“学习心得”。至于未来如何才能真正落实“两国方案”,巴勒斯坦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笔者还未能想明白,只能继续“学习”吧。(未名日记10月16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