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俄乌冲突:这三方终于有了“共识”——

题中的“三方”,指的是俄罗斯、乌克兰以及其背后的美西方;而所谓的“共识”指的又是什么呢?

前几天笔者曾发过一篇博文,提到据参考消息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表示,“对于长期战争,我必须做好准备”。这是他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首次“调整口风”,原因在于这几个月乌克兰的“大反攻”的效果不及预期,付出的代价很大但进展有限,这令他终于意识到胜利不会“明天或者后天”就到来,乌军需要降低风险,否则会损失“成千上万人”,而与俄方比较乌方的“人力资源”本来就显不足。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间,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表示,他正在为俄乌冲突的长期持续做准备。笔者觉得,这是因为俄方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将乌克兰彻底打“趴下”,毕竟它还要应付北约的威胁,眼前俄军的重点是守住已经被其宣布“入俄”的乌东南四州以及克里米亚。

有意思的是,据凤凰网转俄罗斯卫星社报道,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近日也作出了相似的表态,他在接受CNN采访时说:乌克兰的反攻是长期、艰难且血腥的,“想要把俄军全部赶出乌克兰,需要花费非常长的时间。”

作为美军的最高将领,马克·米利对俄乌战事的估计一向比较“保守”,曾几次劝告乌克兰对反攻的进展不能盲目乐观,要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应该说米利将军的分析还是比较客观的,盖因在美西方坚不下场的前提下,即便以常规军力比较,俄罗斯对乌克兰仍然占有优势。可见军人的作风与政客还是有区别的,米利将军在特朗普任内就曾以反对动用军队干政而闻名(最新消息说他已经“功成身退”)。当然米利并没有奉劝乌克兰“割地求和”的意思,在这一点上他必须坚持“政治正确”。说起来美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最大的悬念是假如特朗普在明年的大选中重登总统大位,他会让美国放弃“挺乌”的立场吗?如果是的话,那将会令世界局势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个有趣的假设性问题。

不仅是上面这几位,据参考消息网引法新社9月16日报道,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当天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强调,俄乌冲突不会很快结束,他说:“大多数战争持续的时间都比刚开始预计的要长,因此,我们必须为乌克兰的长期战争做好准备”。斯托尔滕贝格还说:“我们都希望尽快实现和平。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泽连斯基总统和乌克兰人停止战斗,他们的国家将不复存在。如果普京总统和俄罗斯放下武器,我们将拥有和平。”

请看,所谓“长期战争”,这不就是冲突各方的“共识”吗?可悲的是,由此可想而知,未来几年这个世界将长久笼罩于俄乌战争的乌云之下。作为一个中国人,笔者为我们的国度远离战火而感庆幸,虽然这样的说法也许有点“自私”。

最后,笔者要引述另一位大佬的最新表态:据凤凰网转引英国《卫报》报道,当地时间9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联合国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称,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各国似乎无法团结起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世界正在变得“精神失常”。据报道在此次发言中,古特雷斯对俄罗斯进行了比以往更加明确的谴责,指“如果每个国家都履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义务,和平的权利就会得到保障。当有国家违背这些承诺时,就会给每个人带来一个不安全的世界。例证就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古特雷斯表示,俄乌战争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引发了一系列恐怖事件,还对所有人产生了严重影响。

   世界正在变得“精神失常”——古特雷斯的这一形容十分生动而形象。但愿这个世界的“精神”能够早日恢复正常。(未名日记9月22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60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