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指鼠为鸭”的动机问题——
一起简简单单的“鼠头鸭脖”事件(甚至原本连“事件”都称不上),最终竟然引爆了全国舆论场。江西省级部门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论——是鼠头而不是鸭脖——公布之后,坊间一片哗然自不必说,就连各家官方媒体也纷纷挺身而出,严辞谴责涉事学校和当地有关部门先前调查的弄虚作假。此种情形实为罕见,说得夸张些,真可以用“人神共愤”来形容。
非常之果必有非常之因,究竟是什么缘故导致发生“指鼠为鸭”的荒唐现象?笔者注意到,这其中著名自媒体大V胡某的前后表态在网上遭到很多人的嘲讽。因为在省调查组的结论出来之前,他曾表示虽然“看了初始视频,也感觉酷似鼠头”,但既然“市监局经过专门检测机构试检,给出的‘鸭脖’结论理应更加准确,而且从道理上说,市监局没有理由在这场学校内部的纠纷中为校方站台,其这样做的动机缺少解释”。
在一般情况下,老胡这样说应该没有问题。第一,之前市监部门认定为“鸭脖”的调查结果也是当地官方给出的,不由得人不信;第二,如果说涉事校方还有掩盖真相的动机的话,那么正如老胡所说,“市监局没有理由在这场学校内部的纠纷中为校方站台”。——换作笔者当时可能也会这样想。
然而,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此事恰恰不是“一般情况”。鉴于已引起全国性关注,为慎重起见,江西省又由几家省直部门联合组成调查组专门再予查验,得出的结论却是“鼠头”而不是“鸭脖”!于是老胡见后又立即发声,称“这是正义的胜利”,“个人要大赞联合调查组实事求是还原事实真相的这份担当”云云。如果老胡同时为之前的“误判”表示一点歉意也就罢了,但他没有,从而合乎逻辑地在网上引来一片嘘声。有人据此评论说,“胡老师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一个总是能赢两次的男人”,甚至还有人说得更为“刻薄”:“市场监督管理局说是鸭脖,胡老师就说是鸭脖;江西联合调查组说是鼠头,胡老师就说是鼠头;我非常相信,如果再来一个更高级别的调查组说是马头,胡老师也会改口说是马头。”
这样的讽刺虽然十分犀利,老胡恐怕也只能受着,因为网上的“白纸黑字”是抹不掉的,而且这也不是他第一次遭遇这种尴尬。笔者认为,老胡对时事的评点确实有些过于捉急,以至于难免“忙中出错”。出点差错也没什么,认错就是了,可惜的是老胡似乎没有这样做,这就有点难怪了。
但是笔者起意写这篇小文,并非是对老胡“幸灾乐祸”。恰恰相反,倒是想从另一个角度为老胡先前的“误判”申辩几句。
如前所说,前一次的调查结果也是代表官方意见的,甭说是老胡,就是笔者也不能不信。不过笔者还注意到,老胡进一步论证说,“市监局没有理由在这场学校内部的纠纷中为校方站台,其这样做的动机缺少解释”。这就触及到了很有意思的人之“行为动机”的问题。
伟人曾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此为至理名言,说的其实就是一个动机问题。在大部分情况下,人总是现有动机后有行为,所以警方在破案时总是十分注重搞清楚作案者的动机是什么。从这个角度看,老胡的上述这番分析应该说也是在理的。
“不幸”的是,后来的省级调查结果表明,地方部门实际上恰恰就是用谎言为涉事校方“站了台”。如此,问题就来了,地方部门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呢?再往前推,涉事校方掩盖真相、弄虚作假的动机又是什么呢?笔者觉得,只有厘清这其中真正的原因,才能揭开“指鼠为鸭”事件的实质。
不难推测,涉事校方之所以想掩盖真相,是由于肇事的食堂是跟学校签订协议提供餐饮服务的一家公司所办,食堂和公司“出事”,校方负责人自然也难辞其咎。而地方市监部门甘愿为校方“站台”的动机,则可能是与校方的关系较好,又或者是因校方对其“求情”,总之大家都是同一块地方的“同仁”,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之间或多或少有一些利益关系和情感联系,所谓“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何况他们可能以为,这样的区区小事,“糊弄”一下应该不至于引起什么大麻烦。笔者记得老胡之前在一篇文章中曾说过,所谓的“热点”,最多只能“存活”两个星期也就过去了。实际上很多事情也的确经常如此。于是,鼠头就这样被说成了鸭脖。
然而校方和市监部门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是导致整个“剧情”大反转的关键节点,老实说笔者或许包括老胡也都没想到——省里头居然为此“动了真格”,下令由几家省直机关组成联合调查组再查此事,遂使真相浮出水面:不是鸭脖是鼠头。
循着老胡前面所说的逻辑再问:为何省调查组没有为涉事校方和市监局“站台”,而能实事求是且“不留情面”呢?除了一般来说上级的思想觉悟总是高于下级之外,笔者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所谓“天高皇帝远”,到了省这一级,通常跟下面涉事部门并无直接的关联,况且还是多部门联合“组团”,故此没有为此事“站台”的动机而能做到“秉公办案”。
笔者真正想说的是,从这一事件(包括过去类似的一些事件)中可以发现,越是到基层,由于各种利益和人情关系错综复杂,就越容易产生此种“彼此相护”的现象;而越往上层,则这种可能性越小。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在现有体制下要实行“巡视”制度的必要性了。因为巡视组都是上头指派的,跟地方和基层没有或者较少各种利益和人情瓜葛,至少不会犯“指鸭为鼠”这种低级错误。虽然现今也发现有巡视人员“出事”,但相比较而言,概率还是要小得多。
吾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行政层级也比较复杂,故此笔者认为,要治理“指鸭为鼠”之类的现象,除了加强上级“巡视”之外,治本之策还是要设计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伟人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与此同时就得赋予这些“雪亮的眼睛”以监督的实权,这样才能让地方官员对基层群众和媒体像对上级一样怀有“敬畏之心”而不敢造次。至于具体该怎么做,八十年前伟人早就有“窑洞对”,用不着笔者在这里“鹦鹉学舌”。(未名日记6月21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