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他在75年前就预见到俄乌冲突——

近日笔者看了钝角网转载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校董会特聘历史教授弗兰克·科斯蒂廖拉的一篇文章,提到已在2005年辞世的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笔者知道,凯南当年曾因预测苏联将会解体而闻名于世;不知道的是,据科斯蒂廖拉的文章介绍,凯南还曾预见到莫斯科和基辅之间的斗争将陷入僵局,指前者绝不允许允许后者的“独立”,他当时还就华盛顿应该如何应对两者之间的冲突提出了详细建议。半个世纪后,凯南又提到了这个话题,其时他已届90多岁高龄,但依然思维敏捷,他警告说,北约东扩将毁掉俄罗斯的民主,并引发另一场冷战。

笔者不由大为感佩:此公居然在75年前就预见到今天发生的俄乌冲突,不能不让人惊为“先知”。据介绍,在1948 年 8 月完成的一份政策文件中,凯南阐述了美国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情况下的对策。他指乌克兰人“憎恨俄罗斯的统治,他们的民族主义组织在国外一直很活跃”,因此“很容易就得出乌克兰将会独立的结论”;不过他认为美国不应该鼓励这种分离。他在给国务院的备忘录中写道,“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也不可能建立分界线”;其次,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经济相互交织。建立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将是人为的,具有破坏性”。

科斯蒂廖拉对此评论说,凯南的上述预见虽然十分准确,但也严重低估了乌克兰人的自决意愿。事实上确是如此:1991年,乌克兰借苏联解体之机宣告独立,而且也得到了当时正处于动乱中的莫斯科的承认;然而正如科斯蒂廖拉所说,凯南在75年前指出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演化成了当前激烈的俄乌冲突。

科氏的文章说,即使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候,凯南也坚持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大俄罗斯人自身的感受”,俄罗斯仍将是该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因素”,任何可行的“美国长期政策必须建立在他们的接受和合作的基础上”。笔者看到后来的基辛格、默克尔、马克龙等西方政治家亦有此见。凯南当时预言,独立的乌克兰“最终会受到俄罗斯方面的挑战”,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这场冲突中“出现了不受欢迎的僵局”,美国就应该推动“在合理的联邦制的基础上整合分歧”。

科斯蒂廖拉说,自冷战以来,美国(北约)的军事边界已经向东推进了很多。如果凯南还活着,他会注意到把俄国人逼到可能发动入侵的地步是多么危险。毋庸置疑,北约东扩是导致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此次“特别军事行动”的主要推因之一,这不仅是现实,也是当今国际上很多人的看法,笔者对此表示同意。由此来看,凯南75年前的警告是多么地具有先见之明。然而正如科斯蒂廖拉所说,凯南低估了乌克兰追求民族独立和捍卫独立的决心。尽管俄乌两国在历史、文化乃至种族等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乌克兰的事情,最终还是应由乌克兰人自己说了算,你纵有万般不满,也不能用坦克、大炮、导弹乃至核武器来逼人就范。这是一道最重要的界限,其它的考量只能从之。凯南及后来的基辛格等人关于俄罗斯的看法,显然更多地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国际政治中除了“利”的考量,还有“义”的存在。这让笔者想起吾国古代春秋时期苏秦、张仪等一干“纵横家”。

乔治·凯南当然是一位杰出的外交策略大师,他在75年前的预言不幸成为当今的事实。俄乌冲突一年下来已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战火,而且这场残酷的战争至今看不到尽头。相信凯南若还在世,他会宁可自己的预言失败。这让人感叹:智者虽智,但历史却有自己的发展轨迹。

尽管如此,凯南当年还是勉为其难地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据科斯蒂廖拉介绍,凯南建议应该允许乌克兰东部甚至克里米亚地区实行区域自治的联邦,这可能有助于双方共存。科斯蒂廖拉认为凯南的这一建议在今天仍然适用,即在有争议的地区建立某种联邦结构和区域自治,尽管实现起来越来越难,但仍有希望。

笔者也希望如此。但是,想不想、愿不愿意这样做,最终还是要由乌克兰人民说了算——因为这是他们的国家、他们的地盘。(未名日记2月10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88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