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读卫健委前日公布疫情信息的几点感触——

笔者去年12月20日的日记中曾说到:“吾国内地对新冠病亡案例的判断标准与香港等地有差异,这可能是统计显示内地近期新冠死亡数量很少的原因之一”,“为保证公众对此有充分的知情权,建议今后内地的统计报告死亡病例时还可以增加一类,将其中感染新冠但并非其致死主要原因的病例一并列出,这样让大家看得更明白,从而可以消除‘为什么我们的新冠病亡率远低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疑虑。”

之所以想起翻看这篇“旧记”,是因见央视新闻报道,1月14日下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披露:通过分析显示,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

这是国家卫健委自去年12月15日停止发布疫情相关信息后首次公布一个月来与新冠相关的死亡病例。笔者看到,此次不仅公布了新冠病毒感染直接导致的死亡病例,也公布了感染后因基础疾病合并导致的死亡病例。这当然不是笔者文首所引的“旧记”中的建议起了作用(有关部门不可能看到),而是他们“因时因势”所为。盖因吾国对与新冠相关的死亡病例的判定标准与有些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简单地说分为“主要死因”与“非主要死因”两大类,只有前者才判定为新冠死亡病例,从而引起社会上的一些疑惑。此次卫健委将两类死亡病例一并公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值得称道。

笔者注意到,上述数据来自于全国医疗机构的统计,不包括医院之外的死亡病例,因此可知实际死亡病例不止于此,因为有些死者可能未在医院逝世,这是没有办法统计的。根据这次公布的数据,两类死亡病例的占比约为1:10,即绝大部分虽然也感染新冠,但主要死因是其它的基础病并发。但如果将这两类死亡病例都归咎于新冠病毒,也不能说是错的。故此可以说过去的一个月内,与新冠沾边的死亡病例在6万以上,平均每天在200例以上。

这与12月8日以前的疫情相比,显然数量增加了很多。即便单看新冠为“主要死因”的5503例,也已超出过去近三年的病亡数量;如果把新冠为“非主要死因”的5万多例也算进去,更是在十倍以上。不过笔者不知道之前近三年新冠死亡病例的统计,是否也按上述标准判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从死亡病例数量看,最新这波疫情的“杀伤力”远大于之前近三年的任何一波疫情,特别是对老年人的伤害尤为严重。

笔者亦是古稀之年,虽然非亲非故,亦为他(她)们的离世深感悲伤。如果我们的防疫能做得更好一些,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也许有的悲剧可以避免。不过从域外的一些相关数据看,譬如与日本比较,迄今为止吾国的新冠病亡数量还算是少的。据报道日本近期又迎来一波疫情高峰,每日有四百多人染疫病亡,多数亦为老年人。尽管在日本只要染有新冠而死就一律归为新冠病亡,但无论从人口总量还是感染数量看,该国都远远少于我们,而且据说日本的这波疫情也是来自于奥米克戎变异株的侵袭,为何他们的死亡率却高于我们,有分析认为这可能与日本的老龄化程度很高相关,从现有的资讯看似乎也只好这样解释。

此次国家卫健委公布上述数据,也许让人们感到有些“突然”。其实笔者记得之前官方就曾明示,对新冠疫情实行“乙类乙管”之后,疫情信息将改为每月公布一次,卫健委此次或正是依此而行。窃以为新冠虽属乙类传染病,毕竟波及面很广,公众和科研部门对疫情信息十分关注,每月公布一次似嫌间隔时间太长,建议今后改为每周公布一次可否?另外笔者注意到,自1月8日以后,国家疾控中心官网似已不再显示每日的新冠感染和病亡者等数据。也许是因为之前公布的相关数据太离谱,每日新增感染数量只有几千例,病亡只有几例,与现实情况差得太远,在国内外造成不良影响,故此叫停。建议今后还是以卫健委的名义定期发布疫情信息为妥。

另据焦雅辉司长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国发热门诊的诊疗量在去年12月23日达到286.7万人次的高峰值,至1月12日回落到47.7万人次;发热门诊新冠阳性感染者的检出比例也持续下降,峰值是12月20日的33.9%,到1月12日下降到10.8%。她指趋势表明发热门诊高峰已经过去。急诊的情况总体上也在达峰后持续下降。笔者但愿后面的病亡数量也将随之而减少。当然专家普遍预测后续疫情可能还会再起,但不大会像现在这波“凶猛”。话虽如此,我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未“阳”的人依然要做好个人防护,“阳”过的人也不要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经济、社交等固然重要,然而还是“生命至上”。(未名日记1月16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