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房市的当务之急是“保交楼”——

当前形势下,笔者发现经济学家似乎成了相对比较“敢言”的专业群体。据界面新闻报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日前表示,在上半年新冠疫情超预期发展以及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建议调整“三条红线”政策。

所谓“三条红线”,指的是2021年起住建部为限制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提出的三个标准:(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2)净负债率不超过100%;(3)现金短债比不小于1。应该说这“三条红线”看似比较严格,但当时为遏制房地产过热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

然而时过境迁,今年以来忽喇喇飞来两只“黑天鹅”:俄乌冲突与新一波新冠疫情来袭。诚如姚洋先生所指出的,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全年经济要实现5.5%左右的增长目标有很大困难,下半年增长压力亦不小。他称:我们显然对房地产断崖式下降的影响估计不足,由于它占GDP比重实在太大了,别的行业要超额增长弥补这个“坑”的难度非常大;而之所以房地产出现断崖式下降,“我认为没别的原因,就是‘三条红线’。”

姚先生此语可谓“一鸣惊人”。盖因既然称为“红线”,意味着“不可触碰”。然而数据显示,上半年房企销售额同比几近“腰斩”。姚洋据此指出,房地产行业本身具有高负债性质,若信贷一下子断供,不仅不少房企撑不住,而且没有了流动性,老百姓也会看到供给侧的风险,购房意愿自然大大下降。

应该说姚先生此言并非“空穴来风”,近日一些地方的楼盘停建,引发部分已购房者停止支付银行按揭的现象,正是由于担心如果“烂尾”自己的购房款会打了水漂。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要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协助推进项目快复工、早复工、早交付;同时,银行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千方百计推动“保交楼”。显然,“保交楼”就得“保资金”,若建房资金断流,楼盘就难以完工交付,无论对购房者还是房企、银行以及GDP都会造成的不小的经济损失。需知,一些国家的房市泡沫破灭,其直接表现形式正是从部分购房者“断供”开始,从而形成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对此不可不防。

姚洋进而表示,房地产业有自然的金融加速器作用——房地产制造资产,有了资产可以拿去抵押、借钱;反之,如果房地产信贷收缩,整个社会的信贷也会跟着收缩。在我们需要刺激经济的时候,实际操作却是剧烈收缩性的,这会给经济复苏增加难度。

此外,笔者见同据界面新闻报道,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日前也表示,长期以来对房地产业存在一些错误认知,其中包括通过限制供给来抑制房价。但这样并不能达到消除房地产泡沫的目的,相反,恰恰需要扩大供给来平衡供需关系。他称:现如今我们看到房地产行业的困局,要好好反思这些政策。

笔者并不了解房地产目前的具体情况,只能从普通人的常识出发来理解该行业所处的困境,以及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毫无疑问,“房住不炒”作为长期方针必须坚持,但这里的关键词是“不炒”,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经过多年的强力调控,房市的“炒”风已基本得到遏制,现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交楼”、“稳销售”。据央行发布的调查报告,上半年银行的储蓄存款增加了10万亿元之多,足见现在民间的“持币”倾向比较明显。看来相关政策的确到了加以调整的时候了,切不可“因噎废食”,更不能像徐高先生所说的“自废武功”。所谓“红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未名日记7月21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