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松绑”之后,房地产将会怎样?——

凤凰网“风声”栏目日前载文说,房地产经历了“史上最严”调控,终于迎来了政策“松绑”的时刻。去年下半年开始,高层不断释放政策信号,近期又有了实质性的动作。多地政府纷纷放松了楼市调控。目前看来“政策寒冬”基本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能够再现昔日的繁荣。

文章认为,政策调整是必要的,能取得多大的效果,则取决于市场的信心恢复。市场有市场的逻辑,并不完全跟着政策的指挥棒走。当前房市的下行趋势,不能完全归因于政策限制,“疫情因素”更为明显。尤其是作为购房需求的绝对主力,青年人的职业前景黯淡,对市场信心的打击不可低估。而失去的就业岗位,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创造出来。简单说,即使银行肯放贷,也要购房者贷得起、愿意贷。

文章据此指出,目前看来市场逻辑和政策逻辑的契合度存在差距,放松调控固然解锁了房产的流动性限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购房成本,但恐怕还不足以改变房地产下行的趋势,不能期待近期中国房市靠“拧开金融水龙头”就能恢复景气。避免经济滞胀长期化,是房市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唯有持之以恒地改善市场环境,让各行各业百花齐放,才能让中国经济的潜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笔者认为,该文的上述分析是比较客观理性的。实际上在这波疫情之前,吾国房地产在严厉的调控下已呈下降趋势,恒大等头部房企陷入流动性困局就是明显的信号;再加今年3、4月以来这波疫情的来袭以及各地的封控,对房地产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当此之时,管理部门放松调控政策是理所应当,但正像股市中人一般都是“买涨不买跌”,房市也是一样,即便还有一些潜在的置房需求,也未必敢在此时下单,唯恐后市会进一步降价。当然相比俄乌和欧洲国家,吾国虽然遭受新一波疫情的冲击,但毕竟远离战火。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希望能够尽早控制住这波疫情,期待经济能像前年下半年和去年上半年那样出现恢复性增长。房地产的回暖有赖于大环境的改善。

不过窃以为对房市的判断也不能过于悲观,笔者近日注意到有两个信息。一是“务虚”的:据财新网报道,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指目前的形势下“现金是垃圾”,因为货币购买力损失得很快;相比而言“股票更垃圾”,他认为表现不错的将是实物资产。而房地产正属于实物资产。另一个信息是“务实”的:据界面新闻报道:杭州楼市“5·17”新政发布后,二手房市场回暖明显,看房量增加三倍,中介们又忙了起来;另据报道,西安楼市新政实施后,商品房成交量也出现激增。当然这些局部性的回暖也许是前期积压的需求释放所致。倒是达利欧的上述分析提示我们,与之前其它国家由房市泡沫破灭引发的几次经济危机不同,由于目前正在显现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房子反而成为人们愿意选择的一种“避险品”也未可知。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即便如此,怎样认识与处理“松绑”与“房住不炒”之间的关系,亦会让管理者颇费思量。

小结一下,也来个几点。其一,正如经济学家何帆近日在财新网撰文所指出的,中国快速城市化阶段已经过去,大规模造城运动已经停止,人口规模已经见顶,支撑房地产市场的最重要力量都开始转弱,故而房地产的“火红年代”真正进入了一个拐点。其二,房地产倘能就此“软着陆”而不是“硬着陆”,对吾国来说是件幸事而非不幸,也算是创造了又一个“奇迹”。其三,作为改开以来吾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的下落必然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对此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不应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未名日记6月1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2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