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奥密克戎,他们抵挡不住了……

读了《中国新闻周刊》近日发表的一篇报道“奥密克戎一周感染一千万人:各国只能‘躺平’了吗”,笔者的心情颇为沉重。新冠疫情暴发至今已有两年,没想到如今在吾国以外的其它国家却愈演愈烈。其中尤以美国为甚,笔者看到最新数据显示其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竟达到骇人听闻的130多万例!一位美国华人这样形容:如果你还没听说有哪个朋友被感染,那么只能说明你在美国没朋友。

这篇报道说,不仅是美国,在诸多国家,奥密克戎的冲击使得它们面临新冠疫情以来最严重的大流行,新增病例数呈指数级增长。唯一让笔者略感宽慰的是:报道说不管是因为病毒本身的特性还是疫苗的作用,奥密克戎的症状较轻,重症率低,虽然住院人数在增加,但进入重症监护室或者需要插管的病人远远少于此前几轮疫情。

然而,正如笔者看到张文宏医生在其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对奥密克戎不能掉以轻心,它仍然是会“咬人”的。报道指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假设奥密克戎的传播力是德尔塔的4倍,即使致病性是德尔塔的一半,住院人数还是会翻番。

由于奥密克戎造成的感染人数实在太庞大了,其超高传播性不仅严重冲击了这些国家的医疗体系,医院无法全员运转随时都有爆棚的可能,其负面影响还正在各行各业显现——以航空业为例,仅1月7日美国就有2300趟航班因员工感染、人手不足而取消——甚至还冲击了各国此前一套标准化的流调追踪、隔离、检测等公卫措施,这类试图最大程度控制感染的措施正在被逐渐放弃。

如美国疾控中心(CDC)更新指南,将确诊者的隔离期从原来的10~14天减少至5天。包括以色列、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葡萄牙等国家,近期也都宣布缩短隔离期,并缩小密接者追踪范围,有的还放弃了对轻症感染者的核酸复检,理由是后期的传染性已大大下降,藉此让很多因感染而隔离的人尤其是公共服务部门的人员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据报道,1月5日,欧洲奥密克戎流行最为严重的法国颁布了一条新规,允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医护人员感染者继续在岗,无需任何自我隔离;两天后德国也作出决定,不再严格遵守世卫组织的规定,密接者如果接种过疫苗无需隔离。更为激进的是南非。这个最早报道了奥密克戎的国家,在去年12月24日宣布,不再对检测呈阳性但无症状的奥密克戎感染者进行追踪、隔离,只要求他们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这些防控措施的放松乃至放弃引起了一些人的愤怒,指责这是把商业、政治的考量凌驾于公共卫生之上。不过笔者觉得对这些国家的决策部门来说也许是无奈之举:不是他们不想防,实在是“防不胜防”啊!试想,每天有几十万、上百万的新增感染者再加上数量几倍的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那得需要多少人去进行流调、追踪,又如何做得到统统隔离?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此同时,“与病毒共存”自然也渐渐成为他们的“主流认知”。

纵观全球,目前似乎只剩下吾国仍在坚持“动态清零”。虽然现在吾国每天还有两位数的输入性和本土病例,而且还发现了奥密戎克的踪影,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局势还在掌控之中,远远没有到其它国家那样严重的地步。尽管为此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期间也有一些疏漏,国外有些人对吾国的防控策略还颇有微词,但数字不会说谎:去年一年,吾国的新冠病亡者仅有2例。无论如何,这一成绩必将载入人类的史册。

再过几天,就是钟南山院士宣布新冠病毒会“人传人”两周年。两年过去了,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笔者惟愿吾国的“动态清零”大获全胜,也希望其它国家的疫情终得“云开雾散”。毕竟他们的疫情若未能消除,我们亦无法打开国门回归正常的生活。(未名日记1月13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