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教育: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

题中的“减法”自然是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如吾国自去年开始全面推行的“双减”政策。那么,所谓的“加法”又是指什么呢?

据财新网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教育监测报告》警示,因私立学校收费高昂和各国政府监管不力,教育不公的现象正在加剧,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教育总支出近四成由家庭负担,许多家庭不得不花费大量收入用于子女教育。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为此呼吁:“各国政府必须为公立和非公立学校制定最低标准,以确保最弱势的学生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平等机会。”

这份报告的负责人安东尼尼斯认为,中国只有20%的基础教育费用需要由家庭承担,优于全球30%的平均水平;不过许多家庭课外补习开支仍然沉重,“根据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和二分之一的高中生为课外补习付费。”

笔者认为,他举的这一数据恐已过时:自去年以来,吾国开始实施力度空前的“双减”政策,同时要求民办教育全部“营转非”,因此可以断定现在的相关数据已今非昔比。

但有一个问题笔者觉得需要厘清,即全球范围为何会有那么多高收费的私立学校?毫无疑问,这是市场自发的逐利行为,原因正在于各国政府对公共教育的投入不足,而教育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属于“刚需”,故此才给那些收费高昂的私立学校以“可趁之机”。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才认为政府对教育不仅要做“减法”,还需要做“加法”——尽可能地增加对公共教育的投入。只有公共教育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双减”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地”。而仅仅以报告所说的“加强监管”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要加大公共教育的供给。如若只做“减法”而不做“加法”,效果只会适得其反。笔者为此曾写过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教育全免费》的博文,所谈内容此处不予赘述。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个“梦想”,目前还不是现实。(未名日记1月5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7篇文章 20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