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4.2%!美国的通胀真上去了。——

笔者昨日中午刚在电脑上揿下自己一篇微博《PPI与CPI:井水不犯河水?》的发送键(内容是对吾国近期这两个数据的涨幅出现较大差距有所不解),随即看到财新网报道说,美东时间5月12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过去12个月,美国所有城市居民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U)增长了4.2%(未经季节性调整),创下2008年9月以来最大的12个月涨幅。受此影响,当日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下挫,其中道指收跌超680点,为1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美股为何如此“生气”?当然是由于物价的这一涨幅远超预期,从而加剧了市场的通胀担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来说,通胀最直接的影响在于会促使美联储采取加息等收缩措施,从而将减少股市中的流动性,而这必会带动整体股价的下移。盖因中外股市虽有很大的差异,但投资者们在“看流动性下单”这一点上还是基本相同的。

跟吾国一样,美国也把CPI看作是本国的“通胀指数”。自十几年前发生次贷危机从而引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这一指数大部分时间处于低位,联储甚至将CPI达到2%作为它宏观政策的调控目标之一。这下好了,现在一下子就蹿到了4.2%,不仅远超市场的预估,也让美联储副主席Richard Clarida感到惊讶,承认“这个数字远远高于我和外界预测者的预期。”

不过仔细观察,4.2%是美国过去12个月(大概是指同比)的涨幅。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经过季节调整后,美国的CPI-U在4月(大概是指环比)上升了0.8%,在3月则上升了0.6%。也就是说这两个月的上涨较多,坊间理所当然地将此归因为美联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推行的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拜登上台后推出的多达几万亿美元的“大基建”计划,当时市场就普遍预期会推高美国的通胀,但美联储坚持认为从长期看美国的通胀不会过高,其潜台词是当前采取刺激政策促使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应该摆在其调控目标的首位。

实际上在获知CPI-U的涨幅达4.2%以后,前述那位美联储副主席Richard Clarida在感到惊讶的同时,仍然表示近日的通胀会是暂时的,但又称联储会密切关注长期通胀预期,“如果供给过于大于需求,且保持持久,推高了通胀和通胀预期的水平,不再符合我们的使命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行动,使用我们的工具将通货膨胀拉回2%的长期目标。”

与此相比较,吾国4月的CPI同比涨幅仅为0.9%,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许证明过去一年来吾国货币政策的宽松度远低于美国,或者说吾国货币管理当局的态度要比美联储要审慎得多。当然你也可以说当前美国经济的“热度”要高于吾国,甚至已经“过热”;还可以说美国的货币传导机制比吾国来得“灵敏”:那边拜登刚说要大上基建,这边通胀就直接上去了。

值得指出的是,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美国4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篮子中,几乎所有主要组成部分的价格指数都有所上涨。其中二手轿车和卡车、住房、机票、娱乐、机动车保险、家居用品等的价格上涨对消费者指数的整体增长有较大影响;食品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仅上升了0.4%。这与吾国的CPI统计方式似有所不同,吾国的CPI统计中食品价格占了较大权重,笔者因此在上篇微博中认为它其实已不适合被看作是“通胀指数”,因为“通胀”的概念应该是针对全社会的整个物价水平而言,而近期吾国的PPI即工业品出厂价上涨幅度已高达6.8%,更不用说过去这些年吾国的房价一直保持上涨势头。

总之,美国的通胀已在明显攀高。虽说美国的物价高低不干我们的事,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是否会对吾国形成某种“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笔者学浅,只能去参看那些专家的分析了。(未名日记5月14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