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2115)·

 

本文要义:正如广种疫苗是遏制全球新冠疫情继续蔓延的的唯一希望,在人类尚未找到彻底降伏新冠病毒的办法之前,“疫苗护照”及其互认互通亦是让世界重新开放的唯一的可行之策。

 

这篇博文写得有些费劲,经过“长考”才提炼出如题所示的核心观点。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来看看当前的新冠疫情。

自今年年初新冠疫苗在全球范围开始推广以后,虽然各国的接种情况很不平衡,但总的来看,在最初的两个月,疫苗还是对疫情起到了遏制作用,全球的每日新增病例有所下降,人类的抗疫斗争似已显露胜利的曙光。然而新冠病毒十分“狡猾”,随之产生了新的变种,这些变异病毒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仿佛在与疫苗进行“赛跑”。

目前这场“比赛”处于胶着状态。据媒体报道,最近几周全球每日新增病例数量转降为升。欧洲的疫情反转,形势最严峻的当数法国,仅3月31日一天就有近6万个新增病例,为去年11月6日以来之最高,总统马克龙被迫下令实行第三次全国性封锁。在拉美,新冠疫情也出现反弹。如巴西单日新增确诊病例3月25日首次超10万例,秘鲁也正经历新一波疫情高峰,阿根廷则报告3月30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为过去五个多月最高值。在亚洲,人口大国印度的疫情再次失控,日新增病例连续达到十几万。此外,非洲的情况亦不容乐观。

如果说,一些贫弱国家的疫情未得到控制是因为它们缺少资金购买疫苗,欧洲国家的疫情反弹是因疫苗供应相对不足——其“主打”的阿斯利康疫苗接种后出现若干例血栓现象并有人死亡,从而引起人们的疑虑和恐慌,目前有些国家已限制使用该疫苗——的话,那么,有一个国家的情况则比较复杂而让人有些难以理解,这就是美国。

尽管美国的疫苗接种速度正在加快,迄今已接种1亿多剂,绝对数量领先全球,然而其每日新增病例从最高时的二十多万下降至5万多例之后却出现了“停滞”。自3月底以来,全美各地的每日新增确诊数明显回升,进入4月后更是涨至日均近8万,达到近两个月来的最高。医卫专家称美国面临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威胁。

这是为什么?要知道美国的医药研发和制造能力堪称全球最强,其已经上市应用的疫苗有好几款。按说随着接种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感染病毒的机率应该越来越小,何以疫情会出现如此反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罗谢尔·瓦伦斯基近日表示,变种的新冠病毒在美国传播较广,目前占新感染人数的26%;另一方面,美国部分州已经开放各类公共场所,放松餐厅等地的客流量限制,允许室内聚集,如德克萨斯州甚至取消佩戴口罩的要求,这些情况也加剧了病毒传播。——看来也只能这样解释。

在吾国,度过了此前整整一个月的“清零”(不计算输入性病例)期后,近日在云南瑞丽又发现了80多个本土病例,专家判断主要传自与吾国毗邻、近期又处于动乱中的缅甸。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小规模的疫情复发很快就会被吾国扑灭。而且吾国的疫苗接种也正在加速,迄今亦已接种1.6亿多剂,绝对数量堪比美国,目前正在以每日接种几百万剂的速度推进。有专家测算,按此最迟到明年春节吾国将实现群体免疫。

与此同时,全球的疫苗接种也在抓紧推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表示,截至4月9日已有194个国家和经济体开始接种新冠疫苗。但看起来对新冠病毒的变异能力和其传播力仍不可低估。不管怎样,疫苗仍然是当今人类战胜疫情的唯一希望,唯有尽快推广接种,方有可能“跑赢”病毒,舍此别无它途。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种前瞻性策略,有些专家之前已经提出了“疫苗护照”的设想,即:未来各国应该对已经接种疫苗的人群颁发证明文书,凭此恢复国际间的人员往来。毕竟人类社会不可能长期地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如此对世界经济、旅游和人文交往将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正所谓“理想很丰满,骨感很突出”,“疫苗护照”的设想虽好,实行起来恐大不易,有不少问题需要各国协商解决。

首先是群体免疫的概念本身尚有缺陷。专家们认为,一个国家倘有70%乃至80%以上的人接种了新冠疫苗,就可以形成一种免疫屏障,从而阻止疫情的蔓延。但以笔者的理解,这只是说人们受感染的机率会大为减少,即使有人感染了病毒,由于周边的大部分人都已具有免疫力,故此疫情不可能像之前那样迅速蔓延。但群体免疫并不等于就能消灭病毒,仍有一些人存在感染和传染新冠的可能性。而且即使打了疫苗也并非完全“保险”,有些疫苗的有效性不过将将超过50%。

其次,从各家药企发布的信息看,目前它们所推出使用的疫苗,其保护期也是有限的,并不是说打了一两针以后就可以“一劳永逸”。这就意味着有可能后面的人还未及接种,前面已接种者的保护期已满,故而要想恢复全球人员的正常流动,先种者过一段时间就需要继续接种,直到疫情在全球被彻底消灭——而这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不可能的,他们指新冠病毒或将会与人类长期共存,特别是考虑到病毒本身也在不断变异。笔者在凤凰网上看到刚刚获得2021年度“盖尔德纳全球卫生大奖”的香港大学讲座教授管轶先生——管教授专事大流行病的防治研究,他是当年最早参与SARS源头追溯者之一,也是去年新冠肺炎乍起时最早到武汉调研并作出新冠感染数量将从SARS“十倍起跳”的判断者——的一篇访谈录,其中指出:由于新冠病毒在变异,再好的疫苗过了一段时间就没效了,如果在去年做的是100分,今年由于病毒的变异可能只剩下50分,到明年就是零分了。因此他认为这是一个“长跑”,不宜太早宣布“胜利”,虽然我们的疫苗做得不错,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人类对疫苗要持续地研究开发。

管教授的这些话似乎有些“不中听”,但笔者觉得是“大实话”。 据此不妨推想,在科学家们还未能研制出一针即可永远免疫的疫苗之前,我们可能需要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打一次疫苗。因而即使推出“疫苗护照”,也需要定期更新。不过这只是个技术性问题,虽繁琐但还不难解决。难的还是下面这个问题——“疫苗护照”的互认互通。

目前各国正在接种的疫苗大约有十几种,这些疫苗是由不同国家的制药企业研发生产的,虽然各自都经过了多期临床试验,并获得了本国或本地区药检部门的使用授权,然而迄今尚无统一的国际认证标准。

当今全球正在推广接种的疫苗主要是由中、美、欧、俄这四大板块组成,其中吾国与美国生产的疫苗在全球使用范围最广。以吾国为例,由于早就确定把疫苗视为“全球公共品”并身体力行,吾国生产的几款疫苗已援助至几十个国家使用。美国的疫苗使用情况也差不多。无疑,凡接种了中美疫苗的他国人群,未来持“疫苗护照”自然就可以分别进入吾国和美国。但是,上述几大板块的“疫苗护照”如何互认互通,却是一个大难题。

一种办法是国家之间进行双边互认。比如吾国认可美国“疫苗护照”的有效性,美国对吾国也同样如此。但一来疫苗有其特殊性,不像货物那样可以“开箱验证”,一方研制的疫苗所用的“配方”和相关数据,不一定会被对方认可;二来这种双边互认方式的效率较低:这么多的疫苗,生产商又来自不同的国家,倘若都要通过双边谈判协商,恐怕要耗费很长时间,从而耽误全球尽早实现群体免疫。

更需警惕的是,鉴于当前国际政治形势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若处理得不好,疫苗问题包括“疫苗护照”很容易被“政治化”。如西方一些国家眼见得吾国在大力援助一些非疫苗生产国而心怀妒忌,无端地指责吾国在搞“疫苗外交”。这种指责是毫无道理的:且不论你们自己实行“本国优先”的政策是否有违应负的国际义务,怎么还看不得别国“助人为乐”呢?而被如此无端指责的一方如气不过作出相应的反制,那就很容易形成“互不买账”的僵持局面:你用你的疫苗,我用我的疫苗,彼此“井水不犯河水”。果如此,即使自己国内通过接种形成了群体免疫,仍然无法在彼此之间实现“疫苗护照”的互认互通,有可能处于一种几大板块相互隔绝的状态。

因此,如何尽快设立一个各国普遍认同的认证标准,成为下一步必须要做的工作。笔者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相关部门应该负起这个责任,不然,“疫苗护照”就会沦为一个“空想”。

当然,疫苗的认证必须建立在遵循科学的基础上,前提是所有的疫苗应该及时充分地公布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以供国际权威机构评估。如果说在这方面吾国推出的几款疫苗之前还做得不够到位的话,那么好消息是:据央视新闻报道,世卫组织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吾国的国药和科兴研发的新冠疫苗已处于最终评估阶段,许多问题已得到解答。世卫组织技术咨询小组将于4月26日举行会议,预计会上将讨论至少一种吾国疫苗,作出最终的评估决定。

但是也要看到,据报道,自4月初以来一些国际机构和国家政府的态度,似乎为“疫苗护照”的构想泼了一盆冷水。如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4月6日表示:“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不希望看到‘疫苗护照’成为入境或出境的要求,因为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疫苗是否能防止传播。”哈里斯说,“疫苗护照”可能不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疫苗,而且有一些群体被排除在外。我们仍在等待充足的供应,以便向所有需要疫苗的国家提供疫苗。”

笔者认为,哈里斯以上所说的其实是两个问题。如果说“目前还不能确定疫苗是否能防止传播”是一个科学问题的话,那么,后一个问题属于疫苗的均等化分配。的确,当前全球疫苗接种的情况很不平衡,一些有能力生产疫苗和有财力购买疫苗的国家,接种数量和速度明显处于领先,反之,一些贫弱国家所能获得的疫苗数量较少,其覆盖面自然也小得多。为此联合国和世卫组织领导人多次呼吁要实行疫苗的全球公平分配,但是这在国家这种“组织形式”和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依然存在的现实情况下恐怕很难做到。

笔者还看到有些人文学者认为,颁发“疫苗护照”对那些未能接种的群体来说是不公平的,对后者甚至构成某种“歧视”。从大道理看确是如此。然而这种不公平是无法在短期内消除的。就拿通常的护照来说,有些人经常持此出国,或公干或旅游,而另一些人则因收入有限从来或很少有出国的机会,护照对他们来说基本用不着,这不也是一种不公平吗?难道因此就该一律取消护照吗?——这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绝对平等”观。

不仅是世卫组织,就连研制和接种疫苗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竟然也否定颁发“疫苗护照”的可能性,只不过他们依据的是另一个理由: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据报道,白宫新闻发言人普萨基4月6日表示,美国“不会出现联邦疫苗数据库,也不会颁布每个人都必须拿到单一疫苗接种凭证的联邦命令。”这等于说,美国不会为接种者颁发“疫苗护照”,果如此也就谈不上与其它国家的互认互通。笔者不禁想问一句:这样的话,在全球疫情没有彻底消灭之前,难道美国要一直实行“闭关锁国”吗?倘若不是的话,别国又凭什么让美国人进入他们的国家呢?“隐私权”固然重要,但不能将其绝对化,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特殊情况下。美国倘若真的为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而拒绝设立“疫苗数据库”、拒绝颁发“疫苗护照”,说难听点,这种做法只会让本国“自闭于天下”。

所幸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像美国这么“轴”。据报道,早在3月8日,中国版的“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微信小程序已正式上线,为吾国公民“行走天下”提供保障。以色列、泰国等国已表达了将与吾国互认“疫苗护照”的意愿。有外媒估计,到今年8月暑假前,将会有60多个国家与地区与吾国的“疫苗护照”取得互认。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也均表示将颁发“疫苗护照”。尽管现在还没有付诸使用的实例,但看起来“疫苗护照”的推行已是大势所趋。——人们已经受够了过去一年多的“封闭”状态。

当然,到目前为止,“疫苗护照”及其互认互通还只是一种设想,要真正付诸实施还需要扫除不少障碍。尽管如此,笔者坚持认为,正如广种疫苗是遏制全球新冠疫情继续蔓延的的唯一希望,在人类尚未找到彻底降伏新冠病毒的办法之前,“疫苗护照”及其互认互通亦是让世界重新开放的唯一的可行之策。反对者提出的一些意见虽然并非毫无道理,但是有一点他们是无法否认的,即:除此之外找不到比颁发“疫苗护照”更好的办法——除非他们宁可让地球上的人们未来一个时期像过去一年多那样继续“闭关锁国”。倘若真的如此,不管由于什么原因,那将是人类的悲哀。

                                               2021年4月12日于安吉桃花源

 

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未名周记”),2018年7月开始兼写微博(“未名日记”),以发挥余热,防止痴呆。有道是: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笔者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4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