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2108)·

 

                              “脱钩论”改“高栅栏”?

                                    ——美国对华政策的可能变化

 

本文要义:这大概就是未来中美关系的一个轮廓。具体到经贸关系,可以预计:凡不涉及“黑箱封印”的投资和贸易,双方都将会“网开一面”,因为这毕竟对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反之,则两边都会心存忌惮而互相“留一手”。

 

拜登取代特朗普就任总统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会有怎样的调整和变化,是两国民众和全球舆论十分关心的。盖因中美关系被普遍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故而未来彼此将如何相处不仅事关两国本身,也必会影响到世界政治和经济。

在特朗普当总统的过去四年里,前三年中美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贸易领域。众所周知,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不满于吾国的对美贸易顺差较大(每年有数千亿美元),因此以高关税为手段,频频对吾国发动贸易战。经过艰难而曲折的几轮谈判,双方终于在2019年末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看起来摩擦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总算已经有所缓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随即到来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由于吾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制度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遏制了本土疫情,率先实现了复工复产;而美国则因其体制和文化的固有缺陷,加上政府的应对无能,沦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这样鲜明的对比使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雄心严重受挫,而且本以为稳操胜券的连任计划眼看着也将泡汤,“恼羞成怒”之下,原本对意识形态没什么兴趣的这位“大统领”,对吾国“甩锅”之余,还大肆进行技术封锁和政治上的攻击,遂使中美关系跌至建交四十年来的冰点。

幸好他终于下台,拜登接任。作为特朗普的“对头”,拜登的上台意味着美国的内外政策将会有很大的调整。这也是美国政治的一大特色:一旦政党轮换,其“战略战术”就会大变。事实上也是如此,据报道拜登就任的首日就“一口气”签发了十几道行政命令,其中有不少直接推翻了前任的“旧政”。可以预见,在拜登治下,美国的内外政策的转弯即使不会有180度,至少也有90度。

美国国内的事咱管不着,但其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将会发生哪些变化,笔者作为中国人自然十分关心。从拜登上台后这一个月的情况看,其政府高官已明确表示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拜登本人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虽指吾国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但称将在“符合美国利益的前提下与中国合作”,同时还下令暂停执行特朗普时期针对吾国一些在美营业之网企的封杀和驱逐,重新加以审议,包括下令不得对新冠病毒加以歧视性的名称。这些言行应该说还是释放出了对吾国的某些“善意”。正如笔者之前曾预计的:由于特朗普在对华问题上差不多已经“把事情做绝”,拜登接任后不大会朝同一方向再往前“推进”,因此未来的中美关系大概率将有所缓和而不会变得更坏。实际上这也是大部分人的看法。

当然,毕竟两国的制度和“三观”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事情是难有改变的,对中美双方来说都是如此。比如在涉疆、涉港以及南海争端上,由于事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吾国是绝不会退让的,而美国也必会坚持现有的立场。在这些方面,中美之间还会继续“争斗”下去。但只要双方恪守“要文斗,不要武斗”的底线,就像吾国领导曾说过的,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

从拜登的上述讲话来看,至少在其任内,特朗普一度曾鼓吹的中美全面“脱钩”论肯定不会成为现实。倒不是说拜登要比特朗普对吾国“友善”,是因为用拜登自己的话来说,“脱钩”不符合美国利益。而对两国都有利因而可以合作的,目前明显可见的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以及反恐和核不扩散等领域。不过这些都是全球性的话题,说起来难免让人觉得有些“空泛”。加上如前所说事关政治制度、国家主权等问题双方不可能妥协,因此笔者真正关注的还是过去四十年来中美关系那块传统的“压舱石”——经贸。

近日笔者看到财新网的一篇报道,称华盛顿最近流行一种“小院子、高栅栏”的比喻。笔者闻听之后,觉得这一形象性说法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美国的实际对华政策。

首先,这种说法等于间接否定了“脱钩”论。这对中美来说相对而言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吾国领导早就呼吁中美之间应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而所谓的“脱钩”论是完全与其背道而驰的。这一点无需多言。

那么,“小院子”和“高栅栏”具体来说是什么意思呢?据解释,“小院子”是指在先进芯片、5G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只跟自己的盟友进行合作;而“高栅栏”则是指在上述领域将对华筑高围墙,但在国家安全担忧水平较低的领域,美国应解除对华限制,以帮助自己的企业盈利。

原来如此!初看时笔者颇有些失望,因为这种做法虽然不同于“脱钩”论,更算不上是“冷战”,但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却相去甚远。拜登若以此制定未来的对华政策,与其前任相比,用吾国的一句成语来说,岂不有点像“五十步笑百步”?

不过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种说法虽不“理想”,但对美方而言,很可能还算是“实事求是”的。

为什么这么说?笔者想起了前年曾读过刘远举先生的一篇文章,当时还在自己的微博中谈了一下读后感。今日翻找出这篇微博再看,觉得所谈正好与上述问题相关,故此不避“自我抄袭”之嫌,兹录于下:

“黑箱产品”与“制度封印”。——人们都晓得“黑箱操作”这个词汇,但你知道什么叫“黑箱产品”吗?反正笔者没听说过。承蒙刘远举先生介绍,所谓“黑箱产品”,是指一些与数码、通讯等相关的高端科技产品。比如机器人阿尔法狗是人类发明研制的,但工程师们已经无法回答阿尔法狗为什么会下出这一步棋了。这就意味着“黑箱产品”有可能被怀有敌意的一方利用。刘先生据此指出,在国际贸易中,衣服、鞋、衬衫、袜子之类的低端产品,仅凭一般的自由贸易规则就可达成,但凡是具有黑箱特点的设备如高性能计算机、芯片、手机、数字机床、通讯系统等,其贸易仅仅依靠一般的规则并不足够,还需要有“制度封印”来保证彼此之间的互信。他举例说,德国、日本是二战时期美国的敌国,但二战后它们转化为美国的盟国,建立了彼此之间的互信,所以美国可以放心的把F35卖给德国,也可以部署到日本,这就相当于“猫把肚子亮给对方”(一个十分有趣的比喻)。刘先生进而指出:所以当中国卖的不再是袜子、衬衫、鞋,而是机床、手机、通讯设备的时候,贸易就会陷入猜疑的困境。这是一个必须克服的困境,因为这涉及到中国创新所需的市场支撑。 感谢刘先生的“启蒙”,从非经济学的角度解答了笔者心中的一个疑惑。按刘先生的说法,当前中美之间发生的这场贸易战,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解释为双方在“黑箱产品”的贸易上缺乏“制度封印”。那么,两个制度不同的国家应该如何建立互信呢?这就不是一篇短短的微博所能回答的了。(未名日记,2019年2月28日)

显然,两年过去了,但刘远举先生所谈的“黑箱产品”与“制度封印”之现象依然存在,甚至于其外延还有所“拓展”。写到这里,笔者又想起去年年末曾写过的一篇微博,虽然当时被自己“压”下未予发布,但现在从电脑存档中翻出来看了看,觉得与本文所谈问题还比较“契合”,故此再“偷一下懒”,抄录如下:

从无人机看买卖双方的“互信”。—— 据美国商务部网站日前发布公告称,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将77个实体列入所谓的 “实体清单”, 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国公司、高校或个人,中芯国际、大疆、中国船舶集团等公司在列。美方的借口是,这些实体存在所谓“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行动”。吾国商务部在回应相关问题时表示,美国再次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众所周知,吾国的无人机研制和生产领先于全球,仅大疆创新一家就占全球无人机约七成市场份额。但据媒体报道,吾国的无人机在日本和美国遭到安全性质疑。日本政府已经制定了一项政策,计划将各政府部门拥有的1000多架小型无人机更换为具有更高安全等级的新型无人机。在美国,其内政部、移民与海关执法局乃至陆军部门都是大疆无人机的采购方,大疆无人机的数据安全问题也屡屡受到美方的猜疑。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网络和基础设施安全局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产的无人机可能会将敏感信息传递回中国的制造商,而中国政府机构可以访问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这些数据。

笔者认为,日、美对吾国无人机的这种提防其实并无直接证据,而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测,更多地出自其不信任的心理。之前包括美国政府对吾国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打压,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笔者曾看到有专家介绍说,由于高科技产品的技术构成比较复杂,不像普通产品那样“一目了然”或者可以随时“开箱查验”,因此它实际上相当于加上了某种“封印”。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国只有在信任生产国的前提下才会放心地购买后者的产品,否则就会采取防范措施乃至拒之门外。记得几年前吾国政府曾下令用国产软件替换公务部门电脑中的微软产品,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建立在经济学分工理论基础上的“比较优势”,说到底也是“比较”而言。从经济效益看,让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当然是最佳选择。以无人机为例,既然吾国的产品质量居于领先地位且价格公道,其它国家就没有必要自己花大力气研制,直接向吾国购买无疑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做法。但由于无人机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军事等敏感部门,而且可以远程传递信息,因此若买卖双方之间缺乏信任,这时候对经济效益的考量就会退而求其次,而“确保信息安全”成为更高原则。

从这个角度看,主张并得益于各国发挥自己“比较优势”的经贸全球化,若想继续推进并上升到更高水平,就不能不解决上述“信任”问题。若相关方互不信任甚至互视为“敌手”,各自“比较优势”的发挥包括全球化进程势必就会遇到障碍,徒增各方的交易成本。

据报道,针对日、美等国的戒备心理,大疆创新发布了“政府版”无人机,该版本的无人机直接放弃了网络通信功能,无人机采集和使用的数据只能存储在本地。这是一种理性和及时的应对举措。由此也证明,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盈利,日、美等国的戒备心理,的确是“想多了”。但这一案例也给各方提了个醒:若想继续分工协作互惠互利,就得通过外交等各种努力争取互信,不利于互信的事尽量少做,不利于互信的话尽量少说,而不是相反。(未名日记,2020年,未发布)

容笔者现在附加说明:这篇微博写作之时,正值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为纳卡地区的归属爆发了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双方都大量用无人机投入作战,被军事专家视为人类战争史上的首次。有专家还撰文详细介绍了无人机的军事性能和在此次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笔者的上述观点提供了新的例证。这也是笔者当时“扣”下这篇微博未予发布的原因,因为还想再修改补充一番,但由于后面可说的事情有很多,故此一直拖到现在,未料却在本文派上了用场。

好了,至此笔者已经基本解释了关于华盛顿为什么会有“小院子”和“高栅栏”之喻。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字:信任。他们对我们缺乏信任,我们对他们也是如此;同时双方又出于自己的利益考量而在某些方面需要合作。

这大概就是未来中美关系的一个轮廓。如果上述判断是成立的,具体到经贸关系,可以预计:凡不涉及“黑箱封印”的投资和贸易,双方都将会“网开一面”,因为这毕竟对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反之,则两边都会心存忌惮而互相“留一手”。

实际上,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这种情状,吾国领导早就有所预判,故此提出了“以扩大内循环为主、促进内外双循环”的战略方针。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美两国既然制度截然不同,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肯定谈不拢,那就尽可能地保持经贸往来和其它全球性领域的合作,各取所需、各得其利吧。尽管这种往来和合作很难达到高水平,那也没什么,这世界并非是谁离开谁日子就过不下去了,何况中美都是有足够宽广的市场回旋余地,可以“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大国。只要做到“不冲突,不对抗”,其它的一切何如“随缘”。

当然,假如有一天双方能够恢复相当程度的信任,那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未可知,说到底中美都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就让我们彼此和平相处、公平竞争吧。

                                                2021年2月22日于竹径茶语

 

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未名周记”),2018年7月开始兼写微博(“未名日记”),以发挥余热,防止痴呆。有道是: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笔者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