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南北差距:别跟老天爷“较劲”。——

最近,南北差距明显拉大成为吾国经济界热议的一个话题。如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撰文指出,2012-2019年吾国北方经济占全国比重从42.9%快速下降至35.4%,南北经济总量差距从14个百分点迅速扩大至29个百分点,人均GDP差距从0.97迅速增至1.30。

任文写得很长,从自然地理差异一直讲到市场发育差异,有数据有图表;指南北差距拉大是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胜利,证明北方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还要从全国层面基于市场规律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任先生之所言从理论上看当然是对的,不过他称南北差距拉大是“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胜利”,虽然只是个比拟,恐怕有些“夸大其辞”,准确地说应该是北方的市场化程度不如南方来得高——而且在笔者看来,这也不是南北差距拉大的全部原因,地理、气候、文化方面的因素也很重要。

相比之下,另一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先生近日就此问题发表的“寥寥数语”更让笔者印象深刻。据媒体报道,他在一次简短的演讲中称,所谓“北方经济不行”是一个认识误区,应以人民的幸福为中心来布局城镇化,不要追求南北方经济经济总量一致,幸福感一致就行了。

的确,吾国地域辽阔,地方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不论其它,南方特别是沿海地区在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等方面都优于北方,总体上前者的经济发展快于、好于后者,几乎可以说是“天注定”的。虽然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当时体制的原因,北方的经济曾超过南方,但那不是市场竞争所形成的(那时甚至还没有“市场”);转轨市场经济之后,南方的优势得以发挥,经济渐渐超过北方,到今天南北差距越拉越大,几成不可逆转之势。许多北方人“孔雀东南飞”,纷纷移民南方,北方的一些城市人口净流出,更是加剧了人们“北不如南”的印象。

如此又该怎么办呢?在这一点上笔者赞同李稻葵先生的说法:不要人为地追求南北方经济经济总量一致。所谓“地区发展均衡”,并不是指南北经济要“齐步走”,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而是指南北民众的生活水平比较接近。但在这一点上,过去的政策理念过于“主观”。比如针对北方提出“开发XXX”、“振兴XX”等口号,国家资金向这些地区倾斜,大力扶植北方经济,以图使其也能像南方经济一样发达起来。但实际效果往往事与愿违,钱花了不老少,南北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为何?盖因地理条件、气候环境是无法改变的。凭借大资金和优惠政策,在局部或可试验成功,但无法从全局将南北经济“拉齐”。

俗话说:人望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从这个角度看,近年来北方出现的“孔雀东南飞”,乃是人们的理性选择,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迁徙既没有条件(无论到哪里都是受穷),也是绝不允许的(挪个地方你就没了工作也没了户口)。因此应从正面意义来加以看待。

那么,北方是否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南方越拉越远呢?倒也未必。向南方学习市场化是应该的,政府加以政策协调也是必要的,但正如李稻葵先生所说,关键不应把地区的GDP总量当作“均衡发展”的标准,而应着眼于人的幸福感。从这个角度看,北方一些地区的人口流出未必是坏事,因为人口数量减少了,意味着北方的人均占有资源就增加了。这跟农民数量减少了反而有利于农民致富的道理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北方应该研究如何发挥自己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争取让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如果未来南北地区的生活水平能比较接近,就算是实现“地区平衡”和“区域均衡发展”了。

凡事都要顺势而为,千万别跟老天爷较劲甚至作对。这就是笔者的“南北差距观”。(未名日记12月31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