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疫苗接种会否“本国优先”?——

刚刚出版的今年第46期《财新周刊》 发表了题为《新冠疫苗研发的“双循环”之路》的社论,笔者阅读之后,觉得其中谈到的两个问题颇为耐人寻味。

其一:社论说“限于中国疫苗产能,在初始阶段很可能更多采用国外疫苗”;并说“在中国使用国外疫苗,并不存在法律与政策障碍,不过,官员、企业和公众均应调整好心态”;同时还说吾国“有必要、有权利按照国际通用规则分享全世界最有效的疫苗科研成果”。如果笔者没有理解错的话,社论的上述说法似乎透露出目前吾国新冠疫苗的研制生产还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

恰好笔者前两天发过一篇微博,内中谈到据报道当前有些国家已准备开始大规模接种疫苗,有的甚至“扬言”至明年5月让70%的本国国民接种以实现“群体免疫”;而吾国前一阶段的抗疫成绩领先于全球,在疫苗接种上自然也不想落后于人,以避免“起个大早却赶个晚集”。不过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何,目前笔者还没有看到详细的信息披露。

其二,社论说“至少在初期,新冠疫苗很可能供不应求。个别大国领导人关于疫苗优先用于本国的表态,已引起世人忧虑。”社论称“这种态度虽有履行其国内职责的合理成分”,但“未免狭隘”,指“倘若照此行事,有的国家采购的疫苗数量可能远超人口规模,而有的国家则可能无疫苗可用或者根本就买不起。如果贫穷国家或地区 得不到疫苗,全球疫情防控又怎能终结?”社论指出,今年10月,吾国正式加入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然而“生产能力最强的美国并没有加入COVAX,特朗普行政当局以这项工作由WHO参与领导为借口拒斥之。各界期待拜登就职后能够转变美国政府对于新冠疫苗国际合作的态度。”

笔者认为,一国的疫苗研制成功之后,是否应该优先满足本国抗疫的需求,然后再虑及他国,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政治家们慎重思考的大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像社论所说的,不仅会造成新的不平等,而且也难以终结全球的疫情。但以笔者对人性的体验,要想突破“本国优先”的局限,恐怕殊为不易。虽然肯定会有国家愿意拿出一部分疫苗来“援外”,大部分疫苗还是会先用来“安内”。“本国优先”算不上“高尚”,但正如有哲人所说,整体的道德水准往往低于优秀的个体。这恐怕是无奈之事,不然我们就难以解释疫情发生时为什么各国都实行一定程度的“闭关”。

从目前的相关资讯来看,新冠疫苗的研制还不能说已完全取得成功,但已有突破性进展,世卫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现在有了真正的希望”。然而接下来人类社会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其复杂性似乎并不次于疫苗的“攻关”。毕竟研制疫苗可以心无旁顾地以科学为唯一标杆,而研制成功以后的生产特别是分配,涉及到国内民意、国际关系以及如何确定“优先权”的政治道德伦理。笔者惟愿如社论所说,未来各国能在这些问题上“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顺利通过这次”大考“。(未名日记12月1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