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既能让你赢利,自可叫你让利。——

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笔者看到有统计数据说,吾国金融业去年的税后利润约为2.9万亿元,今年遭遇新冠疫情,赢利肯定远不及去年。所以让利1.5万亿元,差不多要把今年的大部分利润“让”出去。

如此巨幅的让利,也证明了吾国今年的实体经济遭遇的困难之大,否则上头不会提这样的要求。金融业虽然十分重要,但实体经济才是它的源头,实体不振,金融就成为“无源之水”。

吾国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过去一直是赚钱大户,几家国有大银行更是曾多次名列亚洲赢利之最。在笔者看来,这种情况本身就有点不正常,因为金融本是服务业,一种服务性行业却长期比被服务的行业更能赚钱,对国家经济发展未必是好事。

吾国金融业为何这么能赚钱?当然不是因为特别有本事,而是因为在吾国属于垄断性行业。吾国的银行早先都是国有的,民间不许办银行。后来实行股改,吸收了一些外资和民资,但政府仍是绝对控股。再后来又开了点“门缝”,允许办了几家民营银行,总体来看政府仍是“大股东”,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政府的政策保护下,正常年景里,银行想不赚钱都难。

然而新冠疫情来了,实体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无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停业破产倒闭。银行虽然也受损,但总比实体的日子好过些。因此政府下令叫它们“让利”以救实体。

与吾国不同,其它市场经济国家的银行,平时没沾到政府什么光,碰到疫情时政府也无权叫它们“让利”,只能由政府自己发债或由央行印钞来救助实体企业。惟有在遭遇诸如全球金融海啸这样的重大危机时,政府才会对一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出手相助,危机过后再“退出”。饶是如此,仍会遭到社会舆论和经济学界的抨击。道理也很简明:它们的银行都是私营的,政府拿属于全民的钱去救助银行,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理念。

但吾国的银行都是国有控股,既然过去在政府的保护下能让银行稳赚不赔,现在国家遇到难处叫银行“让利”也是理所当然,银行没什么好抱怨的。

这就叫“逻辑的自洽”。(未名日记6月24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6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