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丘吉尔雕像被污和“钟摆效应”。——

环球网报道:英国首相约翰逊日前连发8推谈丘吉尔雕像被毁(笔者注:准确地说是“被污(涂鸦)”)一事,表示“(伦敦)议会广场上的温斯顿•丘吉尔雕像永远提醒着人们,他从法西斯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暴政中拯救这个国家乃至欧洲”,“而这座国家纪念碑今天面临暴力抗议者袭击的危险,这是荒谬和可耻的。是的,他有时表达了一些我们今天不能接受的观点,但他是一个英雄,他完全值得被纪念。”

笔者注意到,由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依德被白人警察暴力执法锁喉致死而引发的全球性抗议浪潮,近日正发展成对以往有殖民主义或种族歧视劣迹的历史人物的“清算”。在一些欧美国家,不少历史人物的雕像或被拆毁、或被涂鸦。其中有些人的确不应被“纪念”反而应该遭到批判,他们的雕像不该矗立在公众场合。不过连丘吉尔、华盛顿等伟人的雕像也被这样对待,笔者则大不以为然。诚然,按今天的标准来看,这几位伟人生前的确也有错误的言行,然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看待任何历史人物都应该从其“大节”着眼。否则的话,这世上恐怕没几个人值得我们纪念。

无奈现今这场抗议浪潮,在某种程度上已演变成一场“革命”,甚至出现了不少打砸抢烧现象。而但凡“革命”向来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很难要求参与者们都能做到“理中客”,也许只能在大潮过后再回头清理、甄别。

哲言有云:物极必反。“革命”的暴发本身就是一种“矫枉过正”。近日看到有一位网友的说法颇有见地,道是像特朗普这样的人之所以能上台,就是因为之前的美国政坛有“过左”的倾向,反而损害了底层蓝领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所致;而特朗普执政后的表现显然又“过右”,故此现在遭到“反弹”。笔者去年曾写过一篇博文,题为《左、右来回的历史“钟摆”》,只不过当时的这篇文章“以智利为例”。如今看来,这种“钟摆”效应也正在欧美国家显现。

当然,“钟摆”的荡幅有大有小,“革命”的时间有长有短。如果说弗洛伊德之死意味着前一阶段“钟摆”向“右”荡到了某个节点而必须回调,那么,此番丘吉尔雕像的被损或许也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作为一场阶段性的“群众运动”,是不是到了往回摆动一点的时候了呢?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钟摆效应”不是第一次出现,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说一句“正确的废话”:历史就是这样在“摆来摆去”中逐渐进步的。(未名日记6月14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