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疫情之中,世界会否一分为三?——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有一个国家因其“特立独行”而为世人所关注,其所奉行的防控策略被认为是最接近所谓“群体免疫”的战法,这就是瑞典。

尽管医卫专家们普遍认为“群体免疫”所付出的代价太大因而不靠谱,就连最先提出这一想法的英国后来也不敢照此行事,但瑞典似乎并不为外界的批评所动,迄今仍坚持不封城。只是其“实验”的效果似乎不佳——目前瑞典的病亡率领跑欧洲,而且据瑞典公共卫生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的疫情中心首都斯德哥尔摩,也仅有7.3%的人拥有新冠病毒抗体,距离“群体免疫”的门槛还差得很远。瑞典政府也表示,“群体免疫”并非他们的目标。但瑞典的抗疫措施是欧洲最“宽松”的,这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鉴于时下一些国家在疫情没有得到明显遏制的背景下就“贸然”开始放松隔离措施,有分析认为他们都在或多或少地正向瑞典模式趋同。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瑞安曾表示,瑞典更多地依赖公民的自我调节,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未来模式”,他称在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社会活动都要适应新冠病毒的存在。

采取何种策略防控疫情,各国有自己的考量和选择,对此笔者无可置评。作为中国人,笔者担心的是,如果其它国家的抗疫策略真的逐渐向瑞典模式靠拢,这对吾国来说恐怕不是什么好现象。

此话怎讲?盖因虽然瑞典模式未必会真的走向“群体免疫”,但肯定会延长抗疫的时间。实际上我们看到,由于受到体制和文化习俗等局限,有些国家做不到像吾国这样对疫情进行全面的“围追堵截”,故而已经放弃了在境内消灭新冠病毒的企图,转而准备在疫苗问世之前要与其“长期共存”。也就是说,它们已经从最初的“锤子”策略而转为“舞蹈”策略,在尽可能地试图让人们保持社交距离的同时,一方面国内开始复工复产复学,一方面相互之间逐渐开放。

尽管这种相互开放使得病毒也会趁机“窜来窜去”,但由于这些国家的疫情和防控措施基本相似,因此整体上看大家是“半斤对八两”,并不会因此减少各自的安全系数。有消息说,欧盟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试验向特定的国家开放边境、恢复通航(讽刺的是,瑞典却似乎不在他们的开放名单之内)。笔者认为,未来这种趋势可能会越来越明显,即疫情趋缓、体制相似的国家会逐渐开始“抱团取暖”,而欧盟内最具这种可能性。

当然,像美国这样的“全球第一疫情大国”,恐怕谁也不敢对其开放。与之相反,有些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的国家比如吾国,恐怕也不敢对那些疫情重于本国的国家开放,而只能寻求先跟水平相近的国家“互通”。

这样一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可能会阶段性地划分为“三个阵营”:一是像吾国、越南等疫情控制得较好的国家(越南提前已宣布本土消灭了病毒,而且迄今的确诊病例只有数百,且是令人惊奇的零病亡),也许还可以包括韩国、日本、新加波等国(吾国与韩国之间已开辟“特别通道”);二是一些疫情处于中等程度的国家;三是美国、巴西等疫情仍然较重的国家。前两类国家或会在“阵营”内逐渐相互开放,而“第三阵营”的国家则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只能等待疫情趋缓之后才能言及开放之事。

会不会这样呢?若是的话,这个世界在这段时间内,又会是怎么一副样子呢?(未名日记5月30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4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