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设不设增长目标,还是个问题吗?——

财新网报道: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未再提及“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是眼于“稳住经济基本盘”,并首提“六保”。

其实笔者之前就注意到,虽然新冠疫情在吾国暴发之初,官方文件中还有“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这样的表述,但随着后来疫情的加重,特别是域外国家的疫情大面积扩散之后,这一表述已不再提及,只强调要坚决在年内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的攻坚目标。原定到年底实现“GDP总量比十年前翻番”的目标,据计算需要今年的GDP增速达到5.2%以上,由于疫情的冲击很难做到,看起来也只能“顺延”。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还要不要循例设定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学家们为此争论不休。有的建议不设,把重点放在“六保”上,盖因国内疫情并未完全消灭,复工复产难免“投鼠忌器”,国外的疫情仍在蔓延,今年吾国的出口大幅下降已成定局,投资消费等内需短期内也很难有强劲反弹,总之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如果硬要设定增长目标会有较大风险(应该是指万一实现不了的“政治风险”),因此“一动不如一静”,还是不设增长目标为好。

过去几年笔者一直主张吾国政府应取消增长目标制,认为这是企业的而不是政府的运作方式。市场广袤莫测,很多变数难以预料,政府设了目标必然就要全力追求实现,有时难免就会在经济工作中掺入一些不符合实际的非市场因素,故此政府应注重于加强法治建设和市场监管,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至于GDP能增长多少,还是“顺其自然”为好。如今又遇到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更是多到前所未有,何不干脆“趁机”让增长目标制“到此为止”。

然而“反方”的意见似乎也很“给力”,笔者所见其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若不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速,“六保”就很难实现,特别是保基本民生和保就业;二是长期以来,政府工作都是以经济增长作为基础和指挥棒,加上“六保”的指标很难量化,如果不设立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工作效率或会降低。

前一个理由貌似有据,但细析之在逻辑上有个问题:把设增长目标等同于保持经济增速。倒是后一个理由,让笔者一时也犯了踌躇。虽然笔者一直信奉市场经济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语),政府应该专司“裁判员”的角色而不应下场兼当“运动员”,但吾国地方政府这几十年来一直在同时扮演这两种角色,对推动经济发展也的确有功于焉,这其中增长目标制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有人将其视为“中国模式”的一大特色。如果上头一旦不设目标了,对民营企业倒没什么影响,该怎么干还会怎么干,但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来说,没了这根“指挥棒”,会不会无所适从、失去方向了呢?漫说地方政府,就是中央部门,恐怕也会一时“转不过弯”来吧?

有意思的是,还有专家来了个“折中”,建议采取“中央不设目标只提要求,省级政府可以定指标”的办法,称这样做的好处是:调动地方政府的自主积极性引入竞争,让它们从各自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刘世锦,财新网)。或许也算是一种“创新思路”。

显然,设不设增长目标,说到底是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究竟设还是不设,最终还是要看今年的全国两会如何定夺。眼下一些地方已经定下召开本地两会的日期,全国的两会,想来也应该不远了吧?设还是不设,且拭目以待吧。(未名日记4月23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6篇文章 7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