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北京海关的“辟谣”说起。——

前几日有网络传言:北京海关向国内航空公司汇总欧洲至北京航班机票预订情况,统计结果是未来一周有11万人从欧洲各地到北京。对此,@北京海关12360发布消息称:经核实,我关未开展过此项调查,该消息为虚假信息。

海关所言当然是事实。但笔者读后却产生了一点词语理解上的疑惑:北京海关所指的“虚假信息”,究竟是指传言所称的“汇总机票预订情况”,还是指“未来一周有11万人从欧洲各地到北京”?

笔者相信,海关说自己“未开展过此项调查”是可以肯定的,就这一点而言,传言所说的“汇总”云云确是个“虚假信息”;但对于传言说的“未来一周有11万人从欧洲各地到北京”,海关似乎并没有给予直接回应。

笔者之所以对此有疑惑,是由于看到在3月16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说,从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全球大流行的特征这一时间节点以来,全国陆、海、空口岸入境人员日均12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八成多;其中乘国际航班入境的人员日均2万人次,外国人占比一成左右。

全国日均12万人次入境,放在过去简直称得上是“萧条”,但换作现在,可不是个小数目。其中坐飞机入境的日均2万人次,假设有一半人次在北京机场落地,一周加起来即使不到11万恐怕也有7、8万。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推测(所以海关不如直接公布每天从境外飞到吾国各城市包括北京的确切人次以正视听)。但日均12万人次入境,这是确凿无疑的官方数据。从近几天的相关讯息看,在北京机场入境的“海归”数量似乎也的确在增加。

最新消息说,由于海归数量众多,北京机场的通过能力虽无问题,但由于所有入境人员都要实行14天隔离,北京在这方面的方面压力陡增,故此进入北京的国际航班开始向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等地的机场分流。

笔者在财新网上看到报道说,新冠疫情下,吾国的“小留学生”的处境受到关注。以英国为例,吾国的小留学生就有1.5万之多,平均年龄仅14岁左右,由于学校关闭,他们无法继续住宿,回国机票一票难求,有的寄宿家庭又拒绝接收,境况实在令人担忧。吾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小留学生家长的担心他非常理解,“现在航班也在减少,我们也正在努力,把这个情况向国内主管部门反映,积极与国内主管部门协商,看能不能增加临时性的商业班机,或者是包机。”

这还仅仅是英国一个国家,若加上在其它国家的吾国大小留学生,数量估计有几十万之多,现在疫情在全球(特别是欧美国家,它们是吾国留学生的主要所在地)蔓延,不能不让人为这些孩子们担心。但是,统统用包机接回国不仅难度很大,对吾国形成的“输入性”风险也不可小视。最新消息说,昨天吾国本土(包括湖北和武汉)的新冠确诊病例首次实现“清零”。这本来很值得庆贺,然而近日的“输入性”确诊病例的持续增加却让人没有心情。

鉴于当前的入境者绝大部分是吾国在海外的同胞,不管他们因何原因回国,我们必须要敞开胸襟迎纳。至于他们中可能存在的新冠感染者,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能是加强检测和隔离措施。好在吾国是个大国,本土疫情已大为减轻,“输入性”的目标又比较明确,还是能够应付得来的。

比较麻烦的是疫情在国外还处于“高潮期”,这就使得我们的防控这根“弦”很难松得下来,各种“恢复”的进度势必要被拖累。比如北京,至今难以确定学校开学的日期。

吾国有句老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看来的确是先人的经验之谈。(未名日记3月20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