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1811

本文要义:说到底,目前英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对俄的指控,还只是停留在“怀疑”上,所以笔者认为这是“有罪推定”而不是“无罪推定”。也正因为如此,普京才“轻松”地回应说,等他们拿出证据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吧。有无作案动机固然很重要,但仅凭有动机是不足以作为定罪依据的。

 

题中所谓的间谍中毒案,是指今年34日,现年66岁的前苏俄特工斯克里帕尔与其33岁的女儿尤利娅,在英国南部小镇索尔兹伯里一家购物中心的长椅上突然陷入昏迷状态,被送往医院紧急救治。英国警方随后介入调查,认为二人中了一种神经毒剂,并指是俄罗斯干的。

此事不仅引发了英俄两国一场严重的外交危机——英国为此下令驱逐了23名俄驻英外交官,以及冻结在英国的部分俄国有资产、停止两国高层外交往来等——还招致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与之间的矛盾和敌意进一步加深:英美法德四国领导人少见地签署联合声明,指斯克里帕尔中毒一事乃俄罗斯对英国主权的侵犯。

英国及西方国家之所以如此“群情激愤”,皆因被下毒的斯克里帕尔是移居英国、且身份早已公开的前“双面间谍”。据介绍,斯氏原系苏联特工,1990年代初,苏军事情报部门派他赴西班牙,期间被英国军情六处“策反”。之后的近十年中,他频频为英方提供俄机密资料,直至2004年被俄政府发现,随即逮捕他并处以叛国罪。2010年,通过一项美俄被捕间谍的交换协议,他得以赴英国定居至今。按理来说,既然斯氏属于“交换”人员,就自动获得了豁免权,而且“交换”之后并无再从事间谍活动,如今却又对其进行追杀,这有违国际通行的“谍战规则”。

对于西方国家的指责和英国所采取的上述措施,作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自然不买账。俄官方发表强硬声明予以回击,称俄跟此次中毒事件完全无关,指英美法德是在诬陷俄国,并报复性地同样也驱逐了23名英驻俄外交官。

具体的“故事情节”媒体有详尽的描述,笔者不再赘言。之所以写这篇博文,是因为从法律的角度看,窃以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上述指控,实属“有罪推定”。

众所周知,所谓“有罪推定”,是指在办案过程中,执法部门先在主观上设定嫌犯是有罪的,然后再想方设法找证据以证其罪。反之,现代法治则主张实行“无罪推定”,即先假设嫌犯是无罪的,如果执法部门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嫌犯的有罪,则不管他实际上是否真的有此罪行,都只能判定他的无罪,以避免发生冤假错案。相比较“有罪推定”,“无罪推定”将“保护好人”置于“惩罚坏人”之先,因而被认为是人类法治文明的一种进步。

诚然,此次间谍中毒案,俄罗斯的确有嫌疑:

第一,被下毒者原系苏俄特工后来被“策反”,虽被交换释放但仍属于俄罗斯眼中的“叛国者”,俄有作案动机。

第二,从以往的史实看,俄罗斯包括前苏联最痛恨像斯克里帕尔这样的叛变者,而且确实有过不少苏俄情报部门在境外暗杀“叛徒”的案例,最著名的当数托洛斯基案。托洛斯基是列宁的战友、苏联红军的创立者,他在与斯大林的权斗失败后被驱逐出境。但斯大林并没有就此放过他和他的家人。据史料记载,先是托洛斯基的儿子谢多夫在巴黎的一家医院被害,接着,19405月,克格勃的一名特工在墨西哥的一处寓所用一把冰斧砍死了客居于此的托洛斯基。

第三,经英国有关部门鉴定,此次投毒事件所用的神经毒剂——诺维乔克,系前苏联所研制,上述四国声明据此还指责俄罗斯违反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以上几点综合在一起,难免让人觉得俄罗斯是此案最大乃至唯一的“嫌疑犯”。英国外相约翰逊甚至抛开外交辞令直接声称,中毒案“极可能”就是普京下令干的。而西方四国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对于此次中毒事件,除了英国的评估以外“没有合理的替代解释”。

看起来他们似乎“理直气壮”。然而,迄今为止,这只是一种推理,所谓“没有合理的替代解释”,使用的是“排除法”,笔者没有看到英国方面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证实他们的指控,既没有人证,也没有确凿的物证——仅凭该毒剂是前苏联研制的并不能作为法律意义上的物证,就像在那些枪击案中,行凶所用枪支是谁制造的并不能证明制造者就是凶手。何况俄罗斯方面辩解说,该毒剂在苏联解体后早就停止了研制,而且很可能之前已流入了其它国家。

说到底,目前英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对俄的指控,还只是停留在“怀疑”上,所以笔者认为这是“有罪推定”而不是“无罪推定”。也正因为如此,普京才“轻松”地回应说,等他们拿出证据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吧。

不过,即便如此,笔者同意俄罗斯确有“作案嫌疑”,想不出别的国家有动机来毒杀一个苏俄的“叛徒”。然而,有无作案动机固然很重要,但仅凭有动机是不足以作为定罪依据的。

另一种不能排除的可能性是:有人栽赃给俄罗斯。就像普京最新的表态所说的,俄国正在准备举办2018年世界杯,怎么可能干出这种愚蠢的事情来抹黑自己呢?——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符合逻辑的推理。他表示俄国可以协助英方调查此案,但先要看英国有无意愿。

看起来,此案虽然轰动一时,但不会导致武力冲突,然而它可能会使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事实上近些年来特别是自克里米亚事件以来,西俄关系处于“冰点”,西方国家一直在对俄罗斯实行各种制裁措施。此次间谍中毒事件无疑将使这种关系“雪上加霜”。

对此,“战斗民族”似乎并不在乎。一个有力的旁证是:就在几天之前,普京在国内发表国情咨文时,用了几十分钟的时间来演示俄最新发明的几款导弹,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普京在演讲时使用的大屏幕模拟画面竟然是:这些新式导弹似乎正在飞向美国的佛罗里达海岸等地。这非但不合一般的外交常规,而且是赤裸裸的挑衅,明摆着以美国为攻击对象,简直让人以为接下来就将爆发一场新的世界大战。

当然,在核武时代,即使关系再恶化,也难以想象拥核国家之间会发生大规模战争,这就是所谓的“核恐怖平衡”。比如,此前的朝美矛盾因朝核问题已尖锐到眼看就要触发“火与怒”的地步,现在不还是“峰回路转”,两国元首即将举行会谈了吗?——顺便说一句,有点蹊跷的是,特朗普已宣布同意举行“特金会”,朝鲜方面却还没有正式地公开表态,迄今关于朝方愿意和谈的信息都是由韩国方面间接传递的。

但普京为何在国情咨文发布会上要摆出如此霸气的姿态呢?就拿此次间谍中毒事件来说,俄罗斯有必要为了追杀一个早已退休的“叛逃者”而在外交上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从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比看,此举对俄罗斯又能带来多大的好处呢?——这也是笔者很难理解它的动机的原因所在,假如它确有动机的话。

包括普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那种对美国赤裸裸的武力炫耀和恫吓也让人看不明白:为何非要在背景画面上明确地将美国作为模拟的攻击目标呢?要知道,俄罗斯的核武虽然很强大,但它的经济体量只及美国的十几分之一,其全国的GDP产出只相当于吾国的一个广东省。说到吾国,不妨也拿来做个比较:吾国也是个核大国,现今的GDP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在不久的将来甚至可能将超过美国,但吾国一直在试图与美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理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吾国这样的“高姿态”与俄罗斯比起来,“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有分析说普京对美国这样“秀肌肉”,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俄总统大选中给自己“造势”。可是,舆论普遍认为,普京再次(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是大概率事件,估计能稳获七成以上的选票。既如此,他这又是何必呢?

每当笔者在电视上看到俄罗斯军队在叙利亚等地的战斗画面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俄罗斯哪来那么多的钱经年累月地帮别人去打仗?这些不断消耗的导弹、炸弹、子弹难道不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吗?何不先用来改善和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呢?要知道,俄罗斯2017年的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仅比吾国的约9千美元多一点),同期美国的人均GDP56千多美元,而且还拥有美元霸权,俄罗斯何必要学美国那样耀武扬威,耗费自己本来就不多的财力在国际舞台上与老美较劲呢?

然而,即便如此,普京这些年来在国内的支持率仍然一直居高不下。由此证明,俄罗斯的确不愧被称为“战斗民族”,普京显然是深谙本国民意的。有分析家指出,从沙皇时代到前苏联再到今日的俄罗斯,其“大国情怀”包括对领土扩张的偏好一直挥之不去。笔者犹记得,不久前普京曾宣称,他的目标就是要“恢复俄罗斯在世界的主导地位”。

不错,俄罗斯的国土面积为170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约等于美国和吾国面积的总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家。但也不要忘记,当年苏联的国土面积多达2200多万平方公里。1700万平方公里与2200多万平方公里比起来,减少了5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国土面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克里米亚事件,或许就能明白普京的心思了。他曾经说过,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避免苏联的解体。

只是以俄罗斯现在的综合国力,除了“秀肌肉”,又能拿什么来“恢复”它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呢?以此观之,普京倒的确没有奉行“GDP挂帅”,他追求的是俄罗斯在政治军事上的大国地位。最新报道说,本次俄罗斯大选投票已经结束,普京果然以压倒性优势第四次当选为新一届的俄罗斯总统。更牛掰的是,他不像上次大选那样是作为“统一俄罗斯党”的竞选代表,本次大选他竟然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据分析,这是因为他嫌“统一俄罗斯党”的民调支持率“太低”,“只有”百分之五十几,远不如自己个人超过70%的支持率,故而索性抛开了“组织”,“单枪匹马”地披挂上阵,从而书写了世界选举史上的一幕奇观。

事实也证明普京的这种霸气侧漏并不虚妄:初步统计显示,他在本次大选中获得了超过75%的选票。这意味着,他将在未来的六年里继续统治这个国家。以他现在的治国理念,他或将会带领俄罗斯民族继续“战斗”下去;果如此,美英等西方国家,也只好继续与俄罗斯互为“假设敌”。今时发生在英国的这起间谍中毒案引起的外交风波,只不过是他们漫长角力中的一个“插曲”而已。

那么,六年之后,俄罗斯又将会何去何从呢?届时普京将实际上统治俄罗斯整整二十四年,以普京现在的身体状况,他会再玩一次“总统变总理再变总统”的游戏吗?有人认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还有人认为,时间法则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对普京也是一样,总有一天他会“歇了”,到那时所形成的巨大的权力真空,将是俄罗斯未来最大的变数。因为像普京这样的“超级强人”,毕竟是“不世出”的,未来他的继任者是否会、是否能继续实行“没有普京的普京路线”,实在难以预料。

扯远了。不管怎样,笔者坚持认为,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英国和西方国家就上述间谍中毒案对俄罗斯的指控,仍然属于“有罪推定”。根据以往的类似案例,它很可能成为一桩“无头案”,或许只能在将来随着时间的“解密”,人们才能知道它的真相。毕竟,国家之间的争斗不同于国内的刑案侦破。君不见,去年在马来西亚发生的一个朝鲜人被毒杀的案件(巧的是,凶手所用的也是一种神经毒剂),尽管人们公认其幕后主使者也有足够的“动机”,不也是至今未能水落石出吗?

水落石出,“水”就是指时间。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8321日于竹径茶语

 

 

作者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