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浅谈优化防控措施的“概率”考量——

11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引人关注,国家卫建委相关领导和专家在会上较为详细地解释了之前公布的“疫情优化防控20条措施”。笔者注意到,据央视报道,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际乐在会上谈及“20条”的调整依据时,首次公布了“第九版防控方案雏形试点”的一些数据。

常副局长说,试点时发现在奥密克戎几类毒株主导下,密切接触者的阳性感染者末次暴露后,5天内检出阳性的比例是89.1%,7天内是97.3%,所以九版是“7+3”;过一段时间又进行了方案的评估,发现密接者3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5天、7天分别达到90.1%、94.5%,、99.7%。根据这些结果,遂将密接者隔离期限优化到“5+3”,这2天可以给我们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

他还谈到,试点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接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同时经过前述评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3/10万,外溢人员大概是4.9/10万,闭环管理的高风险人员在严格执行下只有1.6/10万,因此作出优化调整。

以笔者的理解,常副局长这里说的其实是一个概率问题,即指在相同条件下某些事情有或无的可能性大小。通过他的介绍我们可知,试点结果表明,密接者检出阳性的,3天内比例最低,7天内比例最高,此次调整决定“取其中”,将对密接者的隔离天数确定为5天。同理,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也就是每10万个次密接者只检出3个人是阳性,故此决定不再判定次密接者,亦即取消这一类别。据财新报道,“20条”公布的次日,广州市“雷厉风行”地立即解除了对16527名次密接者的隔离,笔者以此大致推算,全国的次密接者估计可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之多,数量何谓惊人。仅此一项便可见优化措施的功效。

有人可能会问:虽然从概率上看是这样,但小概率不等于零概率,无论是对密接者改为5天隔离,还是不再判定次密接者,试点结果证明还是会有少数或极少数“漏网”,他们岂不是仍有传播病毒的风险?笔者觉得这就是数学上的概率问题,同时涉及到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比”。理论上,由于人类数量巨大(据报道这几天全球人口马上就要到80亿),我们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即便将密接者的隔离天数再延长一些,或者继续判定次密接者乃至将其范围再扩大一些,也不可能做到“一个不漏”。关键还是要看“漏网”比例的多少。试点结果证明,实行上述调整后,“漏网”的比例分别不到百分之一甚至是不到三万分之一,而如以“一网打尽”为目标,国家、社会、民众为此付出的代价与收益显然很不对称。正如常副局长所指出的,调整后节省出的大量资源,可以用来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工作和发展经济,同时还将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这就是一个概率大小以及利弊得失的取舍问题。故此,笔者完全拥护这些优化措施。

也许更重要的是,抗疫三年的实践证明,今年的新冠奥密克戎各种类型的病毒,与前两年的德尔塔等病毒相比,虽然前者的变异和传播速度更快,但同时感染者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却大大下降。以吾国为例,尽管今年以来疫情几起几落,这几天全国连续多天日均发现阳性病例过万,但迄今为止除了此前上海疫情有少数不幸死于并发症者,笔者几乎没有看到再有新冠死亡病例的报道。这固然跟吾国治疗新冠的医学科技水平进步相关,但也证明奥密克戎的致死概率已经小至又小。这似乎是一个更具普遍性的概率。

说到新冠防控中的概率问题,笔者正好刚刚看到一则新闻,可以用来作一个小小的“旁证”:据财新网报道,11月13日,浙江横店马拉松赛开赛前两小时遭紧急叫停,原因是当天凌晨该地某街道的核酸检测发现2例阳性感染者,组委会决定比赛延期举办并称将提前一个月公告。据介绍此次横店马拉松设置了全马、半马、穿越跑和欢乐跑四个组别,参赛规模有2.5万人之多,赛前的防疫措施要求赛前七天不能出省,赛前连续做三天核酸等。

2:2.5万,这又是个怎样的概率呢?(未名日记11月14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2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