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能源转型与俄乌战事,哪个更可预测?——

据观察者网报道:欧盟特别峰会于5月30日至3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峰会第一天,成员国领导人就对俄罗斯的第六轮制裁达成协议,决定禁止通过海上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但通过管道供应的石油暂时例外。对于以管道进口俄油为主的匈牙利来讲,这一禁令并无实质影响,遂使一直以来对此轮制裁持反对立场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一改常态,称“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笔者对此在“一句评”中称“政客们总有办法在僵局中找到妥协的办法”。由此笔者还联想到土耳其对芬兰、瑞典两国申请加入北约持反对态度,土总统埃尔多安甚至放言只要他还在位就不可能放行芬、瑞“入约”,看上去似乎绝无退让的余地,但分析家们普遍认为相关各方最后还是会达成妥协。目前比较难办的是俄乌冲突,由于双方的立场相差太大,俄方要坚决“解放顿巴斯”,乌方又坚决不肯“割地求和”,于中很难找到妥协的空间。笔者在博文中慨叹双方已“谈无可谈”,实际上和谈也已中断月余,除非战局发生重大变化方有可能出现转圜。

欧盟此番决议禁止海运进口俄罗斯石油,据悉其占欧盟从俄进口石油的2/3,到年底还将减剩至10%。如此一来俄罗斯的对欧能源出口主要就剩下了天然气。按照欧盟的说法,“禁气”也将是早晚的事。笔者之前曾指出,欧盟对俄下此“辣手”,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义愤”,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欧盟必须加快能源转型的速度,争取早日以清洁能源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否则无法填补对俄能源制裁后自身所形成的巨大缺口。尽管欧盟在能源转型方面本来就处于世界领先,但俄乌冲突及其制裁与反制裁的发生促使它必须“快上加快”。

近日笔者看到财新网报道,在刚刚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年会期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等人士就推进碳中和、能源转型面临新的阻碍和犹疑这一话题展开辩论。万事达卡国际市场联席总裁凌海表示,低收入国家的百姓、发达国家的穷人之所以偏好用化石能源,不是因为他们喜欢闻烟味或呼吸糟糕的空气,而是因为化石能源他们负担得起。当前风、光等非化石能源的成本和可靠性都还比不上化石能源,而缺乏经济性的事不可持续。他说“我是商人,你不能指望善意驱动所有这些事。”

斯蒂格利茨回应说,过去十数年能源市场的发展已让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下降到与化石能源相比有竞争力的水平。虽然风、光等作为能源来源还不完全可靠,“但是,至少比普京可预测性高。”闻听此言全场大笑。曾呼吁大型发展中国家将碳中和时间表提前的斯蒂格利茨称,技术是靠投资并不断完善、降低成本发展出来的,“所以在战略层面,应该尽可能早研发、完善碳中和相关技术。”

通过能源转型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当今全球的共识,笔者将其列为这个纷争不断的世界“最大的公约数”。但如何认识是一回事,具体怎样做又是另一回事。作为今年国际政治中的“黑天鹅事件”,这次俄乌冲突“意外”地将欧盟能源转型的优先级又大大提升了一步,迫使欧盟加快“冲刺”的速度。特别是,由于欧美的对俄制裁造成化石能源的供给短缺,大大提高了其价格,从而使得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成本相应缩小,这可能反而有利于新能源的开发。至于欧洲国家能不能如愿如期用新能源的增长弥补对俄制裁所形成的供给缺口,则要看未来实践的检验,其结果也将影响到全球其它国家的能源政策取舍。对俄罗斯这样高度依赖能源化石出口的国家自不必说,对于像吾国这样高度依赖化石能源进口的国家也将产生连带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俄乌冲突虽然十分残酷,造成无数生灵涂炭、财富毁灭,但对于加快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也许能够“坏事变好事”亦未可知。(未名日记6月2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6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