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研究证明:奥密克戎“外强中干”——

凤凰网《肿瘤情报局》日前发表特约专家、美国华裔药理学博士张洪涛的文章说,最新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突破性感染,相当于疫苗加强针,能够增强疫苗保护效果。这份于5月18日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的研究,指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感染奥密克戎后只能诱导出针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不能产生针对其它变异株的中和抗体;但是在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中,奥密克戎的突破性感染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力。

笔者初看时有些没弄明白这其中的逻辑关系:所谓的“突破性感染”是指打过疫苗后仍然被奥密克戎变异株侵袭而“破防”,这种现象当下已具有某种普遍性,否则就难以解释为何在疫苗接种率超过八成的情况下还会发生大面积的新冠感染病例;但是按上述研究的说法,这种“破防”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坏处是被奥密克戎感染后所产生的中和抗体对其它变异体无效,好处在于它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力,相当于又打了一记疫苗加强针。——这该如何解释呢?

笔者于是再仔细阅读此文。张博士介绍说,在动物实验中,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小鼠,感染奥密克戎之后肺部和大脑中只有很少的病毒复制,促进炎症的细胞因子表达也减少了,这与感染原始毒株或德尔塔毒株之后的情况大不一样,表明奥密克戎的毒力下降了。但是小鼠感染奥密克戎之后产生的抗血清保护力也非常有限,仅能中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之下,接种过疫苗的小鼠,在感染奥密克戎之后,抗血清对目前所有重要变异株都有着更高的中和效果。不仅仅是在动物实验中有这个现象,在10例未接种疫苗的奥密克戎感染者中,试验结果也是如此,并指之前北京大学魏文胜团队对环状RNA疫苗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这是什么意思呢?笔者作为一个外行试着将其归纳一下:首先,未打过疫苗者如果感染奥密克戎,所产生的中和抗体比较单一,不能对其它变异株产生防护作用,但这也说明奥密克戎的毒性要比之前的德尔塔来得小,因为事物是相对的,正因为奥密克戎的毒性小,所以它产生的中和抗体也有限。然而研究还发现,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人如不幸感染了奥密克戎后,其抗血清对所有毒株都有着很高的中和抗体滴度,甚至超过了辉瑞疫苗所诱导出的中和抗体滴度,所以张博士将其比喻为又打了一枚加强针,其效果甚至胜于加强针!

再简化地说:一、奥密克戎的毒性较小,故而所产生的抗体比较单一,感染后难以抵挡其它变异株的侵袭;二、打过两针疫苗者如再感染奥密克戎,所产生的综合免疫力会明显增强。这也许就能解释为何打过两针疫苗者在这一波奥密克戎疫情中感染后的重症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当然张博士也指出,奥密克戎的毒性虽然减弱,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感染病毒后的风险不一样,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盲目将感染病毒当作疫苗;即便是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的人,也不建议盲目感染奥密克戎而获得免疫保护。不过上述研究至少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了该做的事,包括接种疫苗、必要的地方戴口罩等,如果不幸在取下口罩的某个时刻感染了病毒,只要没出大事,就等于是又加强免疫了一次。据此他认为即便再来一波奥密克戎感染,整体的效果就是加强了免疫;而对于出现症状的感染者,也有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以及时进行治疗。总之他的意思是对奥密克戎不必过于惧怕。当然他没说如果出现新的变异病毒株将会怎样,但当前的主要感染毒株还是奥密克戎。

恰好,笔者刚刚看到财新网发表张文宏医生在近日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所作题为《新冠肺炎全球流行背景下中国防控策略的实施》的演讲报告,报告讲得非常专业,笔者大部分都看不懂,但末尾有一句话令笔者印象深刻,照录如下:

“我们现在看到这一波奥密克戎的挑战很大,但也应该看到更多的希望。全球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逐渐增加,重症比例进一步降低。也就是说我们的挑战其实没有预想的那么高,主要的挑战还是来自于脆弱人群,同时有效的药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在逐渐问世,疫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并且可以预防重症。可能新冠疫情在短期内不会结束,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耐心,还有更多的勇气、更多的智慧和科技来战胜这一切。”

希望笔者没有误读、误解上述两位专家的意思。(未名日记5月25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8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