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稳增长:“三选一”何如“三选三”——

据界面新闻报道,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朱日前在一次媒体圆桌会上表示,最近几个月,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两个“黑天鹅”事件,一是俄乌冲突,二是新一轮疫情的大规模爆发,这两个因素导致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据此摩根大通将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从之前的3.3%下调至2.8%。

朱海斌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政策层面已做出明显调整。4月召开的两次重量级高层会议都将基建投资放到了重要位置,同时政府对平台经济和房地产的政策取向也发生一些变化。朱海斌认为,除此以外,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政策工具箱必须开得更大一些。

他提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领导表示,在年初为制定政策征求意见时,要企业家做“三选一”:一是大规模投资,这样企业可以得到订单;二是发放消费券,可能会直接刺激消费;三是给企业减税降费。当时企业家多选择减税降费。但朱先生认为,这道选择题其实完全可以做成“三选三”,包括出台针对家庭部门的纾困政策,助推消费的恢复,比如发放更大规模的消费券,甚至可以考虑对部分行业和人群提供补贴。

笔者觉得领导给出的“三选一”选择题很有意思,分别代表了三个层面的意向:加大基建投资自然是政府的习惯做法;企业方面更倾向于减税降费,因为如此可以普遍降低它们的成本,投资基建所增加的订单未必能落到多数企业的手中;而若让基层群众来做这道题,恐怕还是更愿意选择直接给他们发钱消费。笔者同意朱先生的观点,即鉴于眼下的特殊情势,不妨可以考虑“三管齐下”:既加大基建投资,又减税降费,同时还要给民众发放补贴以刺激消费。

然而细想这三项哪一项都需要用钱,那么钱从何来呢?朱先生认为,今年可以考虑仿照前年再次发行特别国债。他指2020年为抗疫发行了特别国债1万亿元,今年也可以参考这个额度来支持“三选三”。

恰在此时,笔者看到央视报道,5月11日召开的国常会要求,当前的财政货币政策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稳住经济大盘。笔者领会,“就业优先为导向”的方针可谓提纲挈领。皆因保增长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保民生,而对一般民众来说,惟就业方有收入,有收入才能确增加消费助推经济增长。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遭遇经营困难,要稳住就业避免出现失业潮,除了企业自身要开拓创新、深挖潜力,还需要政府给予资助。为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对中小企业的新增就业岗位提供财政补贴。如此既贯彻了“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的方针,又相当于补贴民生增加社会消费以稳经济增长。

当然,财政的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然而当此非常时期,政府不妨可以合理增加举债以襄支出。关键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倘能如上所说的“三管齐下”,相信必有其效,待疫情过后经济好转再逐渐还债就是了。(未名日记5月13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6篇文章 7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