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香港方舱医院入住率为何如此之低?——

财新网报道:香港连续多日确诊人数过万,但绝大多数轻症病例在家自行康复,社区隔离设施(即“方舱医院”)的入住率仅有四成。笔者见此报道觉得有些不解。据统计第五波疫情令香港的新增感染病例达40多万,若按凡感染者均应隔离的要求来衡量,现有的社区隔离设施本身就存在严重缺口。为何“方舱医院”入住率却还如此之低?

据负责安排感染人士入住社区隔离设施的香港保安局邓局长解释,入住率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入住人士完成隔离后需要预留时间安排清洁和消毒,以及预留部分房间或床位以应付即将展开的全民强制检测中识别的大量确诊者等。

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说服力恐怕不够。重点在于:香港似乎并没有像内地一样对感染者采取强制隔离措施。根据香港保安局消防处3月6日晚公布的新联络专线,感染人士可“自行申请”入住社区隔离设施。如此“宽松”的隔离措施,也就不奇怪入住率仅为四成了。事实上据报道,从3月1日至3月6日,已建成的“方舱医院”仅有约700个房间、约800人入住,入住率仅两成。同期香港累计新增感染者却达26.6万。

这跟我们内地的防控政策简直差得太远。在内地,凡有检测阳性者,即使是轻症,包括其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都会送进指定的隔离点;高风险地区的其他人亦需居家隔离,有些高风险小区甚至“连锅端”,整体转移到另外的安全区域隔离。——笔者所讲的这些情况不一定准确,且各地也有所差异,但与香港比较,内地的防控力度肯定要强了好几个等级。

诚然,与广袤的内地相比,香港只是一个“小岛”,人口密度很高,空间回旋余地小,且由于疫情与内之间地暂未放开“通关”,再加奥密克戎病毒株的传染性又极强,因此防控难度也比内地要大。饶是如此,“入住率四成”的消息还是让笔者颇感吃惊,难怪香港近期感染病例的数量急剧上升。所幸最近几天每日感染病例有所下降,从之前的高达5万多降至不到2万。即便如此,疫情还是相当的严重。

很明显,香港与内地防控措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对大量的轻症患者没有及时实行隔离而听凭患者自愿。笔者初时心想,这也许跟港府部门跟病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关,所以时下当局正准备仿效内地城市开展全民性的核酸检测;但转念又觉得有些不对:这样的话每天的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香港为何对新冠感染者做不到“应隔尽隔”,分析起来原因很复杂,感染者数量太多肯定是原因之一,也许还涉及到“一国两制”中的“两制”问题,本文不打算也没有能力展开讨论。但是至少不应该让那些已建成的“方舱医院”出现空置吧?否则若如此下去,香港恐怕很难跟内地一样实现“动态清零”。

报道说,高层对香港疫情进展高度关注,内地对港府的援助请求有求必应、照单全收,相关领导多次“喊话”港府,“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负责官员要勇于担当、勇挑重担、发挥好组织领导作用,以投身抗疫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就职誓言。”正如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赴港考察防疫时直言,对香港战胜疫情有信心,但光有信心不够,重点是要将方案落地,“光说我要做这个事,那谁能保证有品质地做下去?什么时间把这个事情落地?”

以笔者之陋见,香港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分类落实隔离措施,让“方舱医院”充分发挥作用。不然就算实行全民检测,若对查出来的阳性患者“放任自流”,又如何能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呢? (未名日记3月9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