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清水衙门”何有“数字腐败”——

据财新网报道:长期以来统计造假事件时有发生。两办近日为此下文,指目前的统计监督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统计监督成效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要求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快构建系统完整、协同高效、约束有力的统计监督体系,防止虚假,坚决遏制“数字上的腐败”。

统计数据不实乃至造假是个“老问题”,两办的这份文件显示目前仍存在“数字腐败”现象。对此笔者认为应该“深挖根源”。按说不像其它一些部门手握资源分配和审批的权力,统计工作似乎不存在利益交换和寻租腐败的空间,数据上报后如被发现“水分”,反而还会被上级责罚,何以还会有动机弄虚作假呢?

笔者觉得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既然统计部门一般来说是个“清水衙门”,社会上的商家和个人不大会对其送礼行贿,因此数据造假者必然另有所图:由于统计部门主要是为上级服务,所以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眼睛向上”。倘若有的上级“好大喜功”,作为下属难免就会“投其所好”,以博取上级欢心,或求表彰,或求升迁。除此之外,笔者想不出还有什么造假的动机。据此或可断定:但凡发现有数据造假的现象发生,往往是“揣摩上意”的结果。而有些上级之所以“好大喜功”,又是源出于“数字出官”的“经验”。所以追根溯源,若要遏制“数字上的腐败”,还是要从上级抓起,否则“上有所好,下必行焉”。这需要改革“XX(比如GDP)挂帅”的发展模式和与此相关的干部任用制度。

原因之二,在于数据统计工作具有某种垄断性。盖因数据统计涵盖的领域广泛,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而其本身又“无利可图”,因此只能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从事。社会上虽然也有一些所谓的“民调”机构,但充其量只能摸到“大象之腿”而不可能掌握全貌。这种自然形成的垄断性使得统计部门成为“独此一家”,只靠系统内的监督很难杜绝“数字腐败”。

为此,两办文件提出,要统筹开展常规统计督察、专项统计督察和统计督察“回头看”,压紧压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这当然十分必要。不过统计督察不可能将所有的“账本”都翻看一遍,只能是“抽样督察”。故此笔者认为,根本之道还是在于深化体制改革,从源头上消除“数据造假”的动机。

记得多年以前,当时的一位领导人曾打破自己的惯例,给三所国家会计学院亲笔题写了“不做假账”的校训。虽然他是写给会计行业的,但对统计部门同样适用。“不做假账”这四个字看似直白无华,但真做起来何其难哉!——时至今日又见两办文件重申要遏制“数字上的腐败”,令人不胜感慨。(未名日记1月7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6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