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东边日出西边雨,货币政策背靠背。——

如果说,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的吾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那么,在大洋彼岸,美联储最新发布的货币政策声明则将“防通胀”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据财新、界面等多家媒体报道,美联储在此次声明中不仅删除了之前关于通胀将是“暂时性”的描述,显示其不再抱有侥幸心理,还删除了早先的声明中关于“通胀持续低于长期目标” 和“致力于在一段时间内使通胀率适度高于2%,以便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平均达到2%”之类的表述,表明美联储对于通胀的态度已从“宽容”转向“严阵以待”。

这样的变化应该说在市场包括笔者的预期之中。数据显示,美国11月CPI同比涨幅为6.8%,创1983年来之最高,通胀态势更加明显且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再说什么通胀只是“暂时性”的,说什么要“使通胀率适度高于2%”,明摆着已属“自欺欺人”。美联储政策被迫转向是“大势所趋”。

现在唯一尚不确定的是美联储将在何时开始加息。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在缩减购债还在进行的时候,加息是不合适的。这或许是一句实话。按照计划,美联储将在明年3月结束缩债。这是否意味着,至少在明年3月之前不会加息?不过笔者认为这还要看美国的通胀未来几个月的发展情况,如果指数进一步攀高,不排除联储会“提前”加息的可能。毕竟“活人不能让尿憋死”,目前“防通胀”已取代“保增长”而成为美联储的当务之急。

笔者还注意到,据专家介绍,“点阵图”预期的2022年加息次数已从1次增加至3次。笔者不懂什么叫“点阵图”,但相信联储一旦开始加息就不会只有一次。盖因无论是通胀还是通缩,都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形成的一种趋势,既如此,就不是短期内加点息就能遏制得住的。鉴于当前美国的新冠疫情仍然十分严峻,而货币政策的被迫收紧又势必会对其经济复苏形成阻力,这对山姆大叔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而就在此时,最新消息说英国央行已“抢先一步”,于12月1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15个基点至0.25%,为其疫情以来首次加息。与此同时,欧洲央行的态度虽然似比美、英更显“鸽派”,宣布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并将暂时提高每月定期的购债规模,但也声称将从明年一季度开始减少购买额度,以平稳退出抗疫刺激计划。实际上欧元区的11月通胀率也创下4.9%的历史新高,如果接下来进一步攀升,欧央行的货币政策恐怕也将不得不由“鸽”转“鹰”。

值得注意的是,吾国央行前几天刚刚宣布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估计释放基础货币在1.2万亿以上,显示吾国的货币政策正在适度放宽。这与美、英的政策走势可谓“相背而行”。分析师们表示,吾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较高,欧美国家政策转向并不必然制约吾国政策宽松的空间,货币政策的松紧更多是出于对国内基本面的考虑。笔者也有同感,依据有二:一是吾国的人民币并未国际化,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自成一体”,从而对可能的输入性通胀形成“防火墙”;二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吾国的货币政策本来就相对比较审慎,调整节奏明显早于美联储,实际上CPI的上涨幅度也远低于欧美,故此现今还留有宽松的余地。2022年的国内货币政策有条件可以做到“以我为主”。

不过自疫情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东西方的政治裂痕愈见加深,现在又见彼此的货币政策“渐行渐远”,这对未来的世界政经格局将会产生何种影响,值得经济观察家们密切关注。(未名日记12月18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5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