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经济韧性哪里来?地广人多还不够。——

人们常说吾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那么,这种“韧性”来自于哪里呢?对此有经济学家给出了回答。据界面新闻报道,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日前表示,在中国经济成功崛起的过程中,底部的经济活力和不计其数的中小企业的创造力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张军指出,中国拥有大量不为公众所知的成功的中小企业,被称为“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不仅数量惊人,更是在科技应用领域不断创新。即便一些扰动市场预期的政策和事件,也没有阻挡底层的创业动力和新公司的诞生步伐。

张军认为,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口规模优势的体现,“给定其他的条件,一个人口的大国肯定比人口小国有更强的活力。因为人口多,人才多,发明创造多,竞争也激烈,所以,经济的活力体现得也比较明显。”笔者注意到,他指除了人多,吾国经济的崛起包括“韧性”的发挥还需要“给定其它的条件”,称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活力,就是要确保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更规范地发展,确保我们的人口规模借助于市场经济能够转化成巨大的创造力。

笔者同意他的观点。诚然,“地广人多”确实是吾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也是吾国经济富有“韧性”的必要条件。但“地广人多”并非是吾国经济崛起的充分条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改革开放、转轨市场经济之前,吾国的国土面积跟现在一样有96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虽不及现在这样多,但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为何那时却是个穷国而未能“富起来”,经济发展速度远不如最近几十年来得迅猛呢?

由此可见,“地广人多+市场经济”,才是吾国经济崛起的原因所在,也是吾国经济的“韧性”根本所在。盖因惟市场经济才能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我们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口红利”。更何况,由于种种原因,当今吾国的出生率正在下降,人口总量不久可能将出现由增转减的“拐点”,且老龄化和少子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在这种背景下,更需要坚持走市场经济之路,更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此,才能继续保持吾国经济的“韧性”。(未名日记12月11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