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碳衰退”:一个新概念诞生。——

前天笔者在微博中介绍了经济学家李稻葵教授最近在一次演讲中提出的“重修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观点,本篇再谈谈他的另一个新概念——“碳衰退”。顾名思义,是指由于减碳而可能导致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

众所周知,减碳已成世界潮流,也是当今人类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不少经济学家称“双碳”目标将促使各国政府和企业为此投入巨额资金,从而有利于全球的经济增长,为何李教授却说会出现“碳衰退”呢?

李教授说,现在发达国家在减碳的问题上最积极,第一是英国,其次是北欧。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一旦气候变化,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大的。他们这些国家的纬度很高。比如伦敦的纬度跟咱们的哈尔滨一样高,但是伦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气候非常温和。这是由于得益于大西洋暖流。整个北欧也一样,北欧的纬度更高,瑞典都到北极了,但是它的气候相对是温和的。教授认为这是“工业革命在英国起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气候温和,很快就解决了农业和畜牧业问题,总的来讲风调雨顺,能腾出手来有积累才能搞工业。所以,英国和北欧这些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是最关注的,一直推动着全球在减碳问题上不断发展,他们现在急于求成,一定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限制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

从气候角度解释工业革命为何起源于英国,笔者孤陋寡闻,还是第一次看到。李教授接着说,实行减碳以后,由于经济全球化,化石能源的价格一定会上升,这对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经济体包括吾国而言,影响是最大的,对我们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是最大的。弄得不好,全球就出现“碳衰退”。同时还会引发通货膨胀,因为传统能源受限之后价格就会上涨,排碳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都会上升。

听起来颇有道理。以此来看,近期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飙升与教授所说的上述原因不无关联,因为这些大宗商品比如石油、煤炭等都是“排碳大户”,在“双碳”的潮流下,其产能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当今人类的生产活动又暂时离不开这些传统能源,产能受到限制以后,供给就会减少,价格就会上涨。今年下半年英美等国出现的“油荒”、“气荒”,包括吾国同期出现的“煤荒”、“电荒”,以及由此导致的能源价格飙升,证明了这一点。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必然令社会生产的成本上升,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如吾国第三季度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两位数以上,而同期GDP同比增速下降到4.9%,为多年来之最低。在美国,通胀更为明显,CPI涨幅已超过6%,迫使美联储不得不提前“缩表”,分析家们认为联储还可能会提前加息,以遏制通胀的进一步上扬。

从以上情况来看,李教授所说的“碳衰减”不仅仅是一个警示,某种程度上已出现这样的苗头。教授分析说,当前产业的科技升级和低碳化引发了新一轮投资,可惜的是这两个增长点还没有营造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经济目前出现了困难,今年第四季度弄不好会到4%以下。明年如果碰到一些重大冲击,我们的经济可能面临一个“保5”的问题。

果如此,又该怎么办呢?李教授说,吾国的减碳应该“全国一盘棋”,不能让各地和各行各业“各自为政”。他建议设立统一的“碳税”,即对碳排放量多的产品加税,从而将投资和消费引向低碳产品。笔者觉得这的确是个办法,符合经济学用税收作为调控手段的原理,效果肯定比以行政命令强制减碳要好。只是即便这样是否就能避免教授说的“碳衰退”还是未定之数,毕竟能源转型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也许人类社会应该做好准备:为实现“双碳”目标而容忍经济增速在短期内放慢。——问题是人们是否愿意这样呢?

最后笔者还要引用李教授在演讲中的另一句话,他说:“坦率地讲,在科学领域,气候变暖是一个自然的大周期的过程,还是人类活动带来的,还不能说有百分之百确凿的证据。”这也是笔者所关注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当前的“双碳”既是世界潮流,也是人类的一次空前的“实验”,试题是:能否通过“双碳”遏制地球气候变暖的势头,至少在未来若干年内将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1.5—2℃。这只能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未名日记12月7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