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病毒凶猛,狮城“共存”之策受挫。——

“狮城”系指新加坡,它是全球最早提出“与病毒共存”的国家之一,早在今年6月,该国政府就正式提出分步骤迈向“新常态”并制订了路线图。具体而言:轻症病患将在家中康复;不再大规模追踪密接者;不再重点监测每天的患病人数,把焦点放在重症和ICU病床占有率;放宽安全管理措施,恢复大型活动;将与疫情受控的国家互推疫苗接种证明,开放边境。当此之时,新加坡每日新增病例维持在10至30例左右,个别日子里甚至仅有个数位增长,抗疫斗争似已“胜利在望”。新加坡政府据此乐观地预计,进入“新常态”后不会出现病例激增的情况,每日新增病例可以维持在数百起,医院可以正常运作,大众可以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到7月中旬,新加坡就开始出现KTV大型感染群,每日新增病例升至上百例,儿童感染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焦虑情绪开始在新加坡民众间蔓延。但政府部门仍然认为,病例激增在预料之中,只是比预想发生得更早,宣称向“新常态”过渡的路线图并没有改变。

不幸的是事与愿违,9月18日新加坡每日新增病例突破1000例,此后日增病例数继续飙升,迫使政府不得不再度宣布收紧防疫措施,“新常态”按下暂停键。但此时疫情已近乎失控,10月27日,新加坡新增5324确诊病例,系该国自大流行开始以来的最高。在11月17日举行的创新经济论坛对话中,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对此总结说,“我认为我们最好一步一步来。我没法保证这一路中我不犯任何错误,或许时不时还需要再次踩一下刹车。”(以上资讯采自财新网)

笔者觉得,新加坡“共存”策略受挫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在于对“群体免疫”理论的过度依赖。据报道,该国宣布迈向“新常态”时,已有80%的人口完成第一针疫苗接种,接近50%的人口完成两针疫苗接种;到11月8日,已完成接种两剂疫苗的人口比例更是高达85%。李显龙在近日的这次对话中也说,“我们曾希望让绝大部分人都接种疫苗,达到群体免疫后就可以让生活回归正常。但随着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的出现,尽管大部分人都接种了疫苗,仍然有相当多的人被感染。”现在看来,“群体免疫”理论尚需接受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一来新冠病毒出现德尔塔等变异株,二来疫苗的效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下降。因此在提高提高接种率包括施打加强针的同时,还需像吾国这样“双管齐下”,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举措。

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说,新加坡政府还是低估了新冠病毒顽强的“战斗力”。实际上过早放松防疫措施而遭致疫情卷土重来的国家还有不少。特别是在欧洲,据世卫生组织表示,过去的一周欧洲的新冠死亡人数增加了5%,全球新增的330万确诊病例中,有210万来自欧洲。(界面新闻)

事实证明,新冠病毒是个“特别难缠”的家伙,尤其是德尔塔等变异株的出现,令人类的抗疫斗争的难度陡增,万不可盲目乐观,过早地放松防疫措施。相比之下,吾国由于坚持“动态清零”,虽然也遭到输入性病毒传染而有多轮本土疫情的局部复发,但最终都能很快将其“歼灭”,最新一波涉及二十多个省市区的疫情,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剿”,也已进入“收尾”阶段——最近几日的每天新增本土病例已减至个位数。

从长远来看,“与病毒共存”的提法也许没错,但至少现在还不到时候。(未名日记11月21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2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