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高通胀:MMT误导的结果?——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日前在新浪财经撰文说,不期而至的高通胀,或将成为MMT的“试金石”。所谓MMT即现代货币理论,据管涛介绍,其核心观点是,只要政府以本币举债且无通胀压力,就可以通过财政扩张赤字、央行印钞埋单的方式刺激经济。去年以来,主要经济体采取超级宽松的政策措施以应对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冲击,MMT理论一时间成了各国管理部门的“座上宾”,笔者看到吾国一些经济学家也曾鼓吹过“赤字货币化”。

然而正如管先生所指出的,自今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主要通胀指标开始持续走高,其10月CPI同比涨幅已经攀上6.2%的新高,而通常认为超过5%就算比较严重的通胀。管先生引吾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之言指出,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人们正密切关注美联储的举动及关于MMT的讨论,以验证是否真有通过大量印票子支持赤字财政却无副作用这种“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

笔者不是经济学家,但从常识出发“固执”地认为,跟其它商品一样,货币也逃脱不了市场的供需法则,如果发得过滥、过多,最终必然导致币值的稀释(贬值),造成通货膨胀,对此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所以,窃以为美国现在的高通胀并非“不期而至”,而是“如期而至”。

记得在几年前笔者曾发过一篇博文,指货币政策乃是市场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盖因其它商品的生产都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一旦出现供给过剩价格下跌,企业便会缩减产能,否则就会亏损乃至破产;唯独货币却似乎成了一个例外。由于货币发行的垄断性,管理当局经常无限制地开动印钞机以解“燃眉之急”,短期看似并无大碍,甚至还在相当程度上“拯救”了处于衰退中的经济,但正如俗话所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美国当前的高通胀便是明证。并非巧合的是,美国在这一波“宽松”浪潮中,所释放的货币量恰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多的。而吾国去年虽然也出台了救市措施,但此后的货币政策还是相当审慎的,故此尽管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影响,PPI也一路上升,但CPI涨幅要比美国低得多。当然这其中也许有统计方法不同的因素。

有论者指出,美国的这波高通胀并非像联储当初预计的那样只是“暂时”的,至今已有半年多居高不下,很可能还将持续一到几年时间。笔者觉得,如果说这是对MMT的一种“验证”的话,那么,它正在付出和将要继续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事实正在证明MMT不符合常理,其所释放的巨量货币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吸收”,而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经济或将陷于“滞胀”的泥淖。(未名日记11月19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3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