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民企为何不如国企能赚钱?——

《财新周刊》日前发表《民企纾困政策须更加对症下药》的社论,文中提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近来吾国民营经济的经营困境日益凸显,直接表现为盈利能力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占比较去年年底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利润占比均较去年年底有所下滑,特别是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占比下滑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其营收利润率同国有工业企业的差距扩大到接近3.5个百分点。

笔者见此数据颇有些不解。按说,民营经济的效率要比国有经济来得高,这也是吾国之所以要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原因,否则就没必要改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为何近来民企的盈利反而不如国企?

社论分析认为,就直接原因来看,当前疫情影响吾国内需乏力、消费不足,而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今年以来又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导致其生产经营成本上升,有些地方的“运动式减排”又加剧了钢材等原材料涨价。此外今年的洪涝灾害对民企也不无影响;对服务业中的民企来说,一些行业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影响亦在所难免。

然而既如此,问题又来了:民营经济遇到的这些现实困难,国有经济同样未能幸免,为何后者却依然能获得较高的利润?而盈利能力正是衡量企业效率的一项主要指标,如此又该怎样解释通常认为的民企效率高于国企?推论下去,若这是一种“常态”,我们又为何需要民营经济的存在,难道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吗?

社论进一步分析认为:更深层次看,民企如今遇到的困难,正是多年来相关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滞后的必然结果。盖因民企大多处在中下游行业,虽然其背后有市场法则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长期以来上游行业市场准入未能有效放开、行政垄断仍然根深蒂固,涉及更多刚性的非经济原因。

笔者认为社论的这一分析才是“一语中的”。显然,国企之所以比民企更能赚钱,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前者大多处在政策没有放开的上游资源性行业,由于这些资源的无可替代性,有的甚至是不可再生,因此一般情况下都能“稳赚不赔”;而后者所处的中下游行业由于市场放开,竞争比较激烈,赚钱本就不易,若宏观经济又遭遇困难,其盈利能力自然进一步下降。说白了,国企之所以利润较高,主要还是得益于处于上游的垄断地位。

道理虽是这么个道理,但鉴于吾国的体制和国情,这种状况恐怕会长期存在,除非吾国总体经济遇到更大的困难,比如GDP增长率下降到中低速区间,又如民营企业大量减少从而明显影响到就业和社会稳定,否则不大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当然,正如社论所说,对于民营企业当前的困境,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在用好已出台惠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就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目前来看,政府主要是通过金融和财政政策加大对民企的定向支持。亦如社论所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不是万能的。很大程度上,民企缺钱是当前困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纾困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最有意思的是社论的末尾一段话,道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当前各级政府应格外重视与民营企业沟通,及时、直接回应其忧虑,解疑释惑,痛痒相关;“定心丸”是必要的,不过我们更期待民营企业能够不需服用它,便能安心谋发展。(未名日记9月17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75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