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联储此举会引发“缩减恐慌”吗?——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日前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称,将考虑在年内缩减购债规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警告:新兴市场难以承受“缩减恐慌”的重演,美联储制定政策应当慎之又慎。(界面新闻)

据介绍,2013年就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缩减恐慌”:当年5月,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本·伯南克出席国会听证会时表示,联储接下来将缩减QE。伯南克的表态给金融市场抛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投资者将其视为货币政策即将紧缩、利率即将上升的信号,于是大规模抛售资产导致价格下跌,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美元上涨,进而使得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大量外流、货币贬值,对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和经济也造成了一定冲击,其影响持续几个月之久。

报道说,现在随着美国经济从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复苏,且通胀压力增大,一旦高通胀真的成为美国经济的一大问题,美联储可能不得不更快地将货币政策正常化,而快于预期的货币紧缩正是“缩减恐慌”的一大根源。IMF在今年7月更新《世界经济展望》的发布会中称,如果美国货币政策突然收紧,全球GDP损失总额到2025年最高可达4.5万亿美元。不过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已从2013年的“缩减恐慌”中吸取了一些经验,不少国家与当年相比拥有更雄厚的外汇储备、更被低估的货币、更大的利差缓冲。但是另一方面,疫情所造成的特殊经济形势也使得新兴市场国家面对冲击时更加脆弱。

笔者认为,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是早晚的事,盖因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都不可能无限扩张,否则只会让自己被“大水”淹没。相比较其它新兴市场国家,吾国应该更具实力来应对“缩减恐慌”:一是吾国的外汇储备达3万多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一,实力十分雄厚;二是吾国的人民币还没有实行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市场也未全面开放,这种看似“保守”的策略虽然使得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的进展较慢,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反而具有某种优势,可以防止境内外资本的“大进大出”。

不过也要看到,自7月以来,吾国一些主要经济数据出现较明显的下降,今年经济增长“前高后低”的趋势已成定局,明年的增长压力可能更大。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若真的开始实行缩减政策,对吾国的冲击固然相对较小,但也需预防市场可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缩减恐慌”,毕竟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以往。

有道是:联储打喷嚏,市场就感冒。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无它可及。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认为美国的金融霸权的威慑力甚于它的军事霸权——看看美国在阿富汗撤军的狼狈相吧,但在金融领域,美国却很少这样“一败涂地”,盖因美元毕竟还是当今“第一硬通货”。

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还是应该逐步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金融强国,未来才能与美国的金融霸权相抗衡。(未名日记9月3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