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房市调控“怪圈”是怎样形成的。——

地产分析师张大伟在财新网撰文说, 近日杭州又双叒叕出房市调控新政。一时间网上各种“重磅”、“史上最强”的说法铺天盖地。笔者看到包括京、沪、深等地的房市调控力度也在加强。张大伟不禁问道:为什么这些热点城市的调控不断升级,但市场上抢房摇号的现象依然火爆?

应该说,张先生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实际上这种看似背反的情况存在已久:过去的十几年来,各地政府使尽浑身解数,房市调控一波接一波,措施没有最严只有更严,饶是如此却仍然挡不住房价的节节攀升。其中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张大伟指出,当今的调控出现了一个“怪圈”:管理部门抬高摇号门槛、降低房票总数,通过限购、限售、限贷等各种手段遏制买房需求,同时打压二手房行情……然而“新房不败”的“神话”却仍然很难打破。但他没有解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怪圈”。

笔者不是房地产专家,试着分析一下这个“怪圈”的形成逻辑。首先从宏观角度看,由于过去这些年吾国为了“保增长”、“稳增长”,基本上都在实行“双扩张”政策,即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市场上的流动性一直十分充裕,不可避免地会溢入房市,“刚需”与投资相互交织,致使购房需求一直十分旺盛,这是吾国房价连年上涨的一个大背景。在这种背景之下,要想遏制房市的泡沫膨胀,调控的难度自然很大,热点城市因人口密集、财富集中而尤为如此。

其次,所谓调控,无非是在供需两端做文章。既然现在房市因流动性过剩而供不应求,很多专家都说应该增加住房供给以平抑需求,从道理上看似乎很正确。然而,由于房子都是盖在土地上,而土地资源注定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流动性这东西在理论上却可以是无限的,以有限的土地对应近乎无限的流动性,就很难做到供需平衡。

以此来看,平抑房价的根本之道在于减少流动性。流动性少了,房市里的资金自会减少,买房的需求也就会跟着下降。可是,如果要减少流动性,宏观政策就要由“松”转“紧”,这就势必会影响到“保增长”或“稳增长”,搞不好还会使房市大幅下挫、泡沫破灭。调控部门因此“投鼠忌器”,只能选择第三种方式:用各种行政手段来打压过火的购房需求,以此来抑制房价的持续上涨。

笔者认为,上述解释也许能部分解释张先生所提出的上述问题,他所谓的“怪圈”也因此而形成。特别是如他所指出的,当下地方政府调控的手段包括限制新房价格,由此反而刺激了市场对新房的需求。盖因目前的新房实际上是“政府定价”,而二手房的价格由无数的房主自主申报,可以视为真正的“市场价格”。当新房价格低于二手房价格、存在明显的价差时,“抢”到新房就等于“稳赚不赔”,反而更加放大了投资需求,这显然不符合领导“房住不炒”的要求。限制新房价格本是为了遏制房价上涨,未曾想反而刺激了人们抢购新房的积极性,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辩证法“。

吾国的房市问题“水很深”,远非一篇短短的微博能捋得清楚。以上仅是笔者两点粗浅的思考。(未名日记8月8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