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数据可证:“政冷经热”又如何。——

据财新网报道:商务部原部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德铭近日在全球化智库举办的一场论坛上表示,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局面,今年以来中美双方在阿拉斯加、天津的两次对话接触并未取得众人期望的成果;但经济层面,虽受贸易战影响,中国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3408亿美元,同比增长45.7%,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2%。他说“可以看出,两国经济互补性极强,政冷经热是基本点,相向而行仍可期待。”

笔者认为,陈会长一句“政冷经热”的确概括出了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不仅是中美,从中欧关系来看也庶几近似:虽然目前的中欧关系不像中美那样紧张,但也产生了不少摩擦,此前历经七年谈判已达成框架意向的中欧投资协定,也因欧洲议会的阻挠而被暂时搁置审议;然而疫情之下的中欧贸易却似乎并未受此影响,陈德铭援引欧盟统计局数据指出,去年中欧的贸易总额达5860亿欧元,吾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按中方统计,中欧贸易额达到388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之多。投资方面,1-5月欧盟对吾国的投资增长20.8%,而吾国对欧盟的投资增长更是接近70%。

这些数据显示,虽然中美以及中欧之间目前处于“政冷”的状态,但“经热”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由此联想,这会不会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的“常态”?记得吾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有言:如果世界停止了贸易,战争或将接踵而至。这句话反推过来也可以说,只要各方仍有贸易往来,就会远离战争。换言之,只要中美、中欧当前的“经热”能够保持下去,“政冷”似也没什么大不了,彼此虽然免不了会打打“嘴仗”,重要的是生意可以照做,日子可以照过。这与当年美苏之间的“冷战”大不相同,那时两家不仅“政冷”,经贸方面也几乎是“老死不相往来”。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美欧的有识之士都坚决反对“脱钩”论。

当然,“政冷经热”只是一种“次优选择”,最好还是“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亦在此次论坛中说,很多国际关系中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包容的,要允许不同文化的存在,要讲合作,寻找共同点,“讲对抗只能是人类自己消耗自己的力量,只有合作才能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合作才能共赢,这个道理对各方来说都是“一视同仁”的。所以,不要看当前中美之间在某些外交场合“剑拔弩张”,中欧之间也时有摩擦,只要各方能够继续保持“经热”,“政冷”一点也无碍大局。毕竟,不管对哪一方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未名日记8月7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5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