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生儿增长,德国是如何做到的?——

在全球多国出生率下降的情况下,德国的出生人口却在继续增长,今年3月新生儿数量为65903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创下20多年来的同期最高纪录。而德国上一次在3月有超过6.5万名新生儿出生还要追溯到1998年。实际上今年2月德国的新生儿数也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澎湃新闻)

按说富裕国家的人们应该多生孩子,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今不少发达国家的出生率长期处于低位,有的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的出生率好比“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以至于有研究者发出“国家即将消亡”的警世之言。笔者只能解释为富裕起来以后人们更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愿意过多地承受生养小孩的负担,有的甚至干脆“丁克”。你可以说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盖因倘若人人、家家如此,人类岂不将越来越少而难以维系?从这个角度看吾国有些上年纪的家长对子女“逼婚”、“逼生”的现象,他们这种所谓“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也许是人类固有的确保自身繁衍的某种基因在起作用吧。

然而,德国也是个发达国家,且曾是欧洲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为何这两年的出生率却出现回升呢?难道以长于理性思考著称的德国人(尽管这个国家在为世界奉献了马克思、黑格尔、康德的同时也产生过希特勒)在这个问题上突然“想通了”?笔者对此存疑。因为即使确有某种人类“基因”的影响,也是一种隐秘的“密码”,它的表现往往是“集体无意识”的。

据报道有人口学专家认为,德国的生育率提高可能是由于该国实施了家庭友好型政策,同时近年来接纳的移民较多。笔者注意到报道所说的一个细节:自默克尔就任总理以来,德国政府“增加了针对父母的补贴以及对托儿机构的拨款”,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也向封锁期间不能工作的人们提供补贴。这也许是德国出生率回升的重要原因。毕竟,生养孩子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在现代社会里,若家庭收入不济,人们肯定是不愿意多生甚至宁愿不生的。反观农耕时代,虽然经济很不发达,但人们是把孩子当作劳动力来看待的,多生一个孩子意味着多一个劳力,即便生的是女孩,将来出嫁时也可以向男方索要彩礼以求“补偿”;同时,所谓“一个女婿半个儿”,农忙时节还可以指望姑爷来“帮工”。这大概是当今欠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反而高于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

屈指算来,默克尔执政德国已有14年之久,成为该国任期最长的总理。也许是因为她出身东德的缘故,在笔者的印象中,这位世界政坛以“女强人”著称的政治家,似有一些若隐若现的“社会主义”色彩。比如前几年她曾推行比较开放的移民政策,吸纳了数以百万计的外来难民;又比如她在欧盟国家中对吾国还是相对较为友好的。笔者甚至怀疑,美帝之所以长期对她暗中实施监听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故而对她“倍加防备”。在生育政策方面,默克尔推行的补贴政策历经多年终于见出成效,据《纽约时报》此前报道,德国的生育率从2006年的1.3上升到了最近的1.54。

巧合的是,据不久前公布的“七普”数据,吾国现在的出生率也约为1.3,与之前的德国相当,远低于代际更替所需的均衡水平。数据公布后,吾国亦有专家力主应该进一步放松生育,而高层也随即决定推出“三孩”政策。笔者曾撰文附议梁建章先生提出的对“三孩”家庭每家补贴1百万元的建言,为此还与持不同意见的某媒体的社论有一番小小的“商榷”。从上述德国的经验来看,吾国既然已经放开了“三孩”,在生养孩子成本如此之高的当下,没有补贴政策恐怕是难以提高出生率的。

据悉默克尔将于今年9月卸任总理职位。笔者藉此机会,谨向这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聊表敬意。——不仅是鉴于她所推行的生育政策和移民政策(尽管后者遭到不少德国人的杯葛),更由于她对吾国人民的友好。祝她健康长寿,辞任后能继续“发挥余热”。只是在她离任后,德国会不会“向右转”呢?(未名日记7月3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