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城市化的密钥是“自由选择”。——

改开之前,吾国的城市化程度很低,笔者看到有资料说大约只有20%左右。改开之后,吾国的城市化突飞猛进,如果把进城农民工也算为城市常住人口,现今的城市化程度已有60%。

为何改开前后有如此大的变化,分析起来可说之处自然不少,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改开赋予了农民可以进城打工的自由选择权。而在改开之前,这是政策所不允许的,甚至被视为“盲流”而严加打击。可见,民众拥有自由选择权后,就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反之,生产力的发展就会遇到阻碍。

然而,近年来吾国城市化的速度明显放慢,——笔者指的是“人的城市化”。据官方数据,如果去除非城市户籍的农民工群体,吾国的城市化程度还不到一半。而且这几年进城农民工的增长数量在减少,甚至出现了一些“回流”。按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要达到总人口的70%以上才算是基本实现了城市化,有些国家的这一比例高达80%甚至90%。

吾国城市化的速度为何放慢了?笔者认为,这与农民的自由选择权还是受到不少限制正相关。近日看到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的一个观点,深以为然。他在日前举行的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城市化必须尊重市场规律,需要关注的一个信号就是人口的流向,“他们为什么不去那个城市,而到了这个城市”?刘世锦坦言,多数老百姓并不懂城市聚集效应、提高要素生产率等大道理,但“他们知道最朴素的道理就是到这个地方去能挣到钱,能找到工作。这是用脚投票,就是市场信号。” 据此,他认为要

推动城乡间生产要素充分而自由的流动,比如土地制度,现在农民宅基地在集体组织内部可以流转,“未来能不能外部流转?真正大量的需求是来自外部,县城、省城、北京的。”再比如人员的流动,农民进城现在还面临住房、看病、孩子上学、社保等问题。另一方面,城里人也想下乡,特别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但“现在看起来农民进城不容易,但是城里人下乡在某些方面好像更难。”城市、空间规划也需关注,规划的蓝图是不是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为什么有些城市建好以后大家不去,出现一些空城;有些城市大家都很愿意去,可是规划的规模比较小?我们城市的规划,还是得让市场在空间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现在做了很多规划说某某城市是国家级城市,有些是中心城市。但10年、20年后一看可能是另外一副图景。其实城市到底发展到什么级别,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最后是通过人口的流动,通过不同政策相互竞争最后形成的格局。”(财新网)

笔者完全赞同刘先生的上述意见。从微观看,一个城市的布局当然需要有规划;但从宏观来看,说到底城市化是人们自由选择而不是长官意志的产物。对此,权力部门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不可陷入哈耶克所说的“理性的自负”。

好消息是,现在很多城市已经放松了自由落户政策。但是还很不够,还需要还给人们更多的自由选择权。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吾国已提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的一个必备前提就是城市化。吾国在此之前能否让城市人口占比达到70%以上,将是检验吾国的城市化政策是否成功的一个“硬核”。(未名日记4月11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5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