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投资不许冠名,足协“踢疵了”?——

由于年少时受地域的影响,长大后笔者对足球的关注度一直不如篮球来得高些。故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吾国足球的中超、中甲俱乐部的冠名,竟然一夜之间全部改换。据杨旺先生在财新网撰文介绍,有些球队直接以所在地方冠名,如深圳佳兆业改名深圳队,江苏苏宁改名江苏队,广州恒大改名广州队。还有一些则改得有些莫名其妙,如原大连一方更改叫大连人,原重庆当代力帆叫重庆1997,河北华夏幸福称河北翼之龙,天津泰达则成了天津津门虎,云南昆陆更名郑和船工,石家庄永昌的新名字是沧州雄狮,还有新疆天山雪豹——杨旺说:天知道这是足球俱乐部还是某海陆突击队的名字?

这些足球队为何要如此改名?据杨先生介绍,盖因2015年颁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球队名称要去企业化;而真正进入实操层面,则是2020年底的足协专项治理工作会议。据说足协为此下了死命令:如果不遵守这一政策,俱乐部将失去新赛季的中超资格。

这真的有些让笔者看不懂了。之前的球队名称中为何含有企业名称?当然是因为企业出资了,而且现在无论中超、中甲都已经市场化,俱乐部实行股份制,惟控股方才有冠名的权利。再说了,原来的队名也包括所在地名,并不“违和”足协要求的“地域化特点”。

杨旺先生显然不感冒这种一刀切的改名,不过他的“批评点”主要在这样做将“强行抹掉几代球迷的记忆”。他举例说天津泰达球迷为此打出了“感情牌”,找来曾在泰达效力的外援们制作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以求“留名”;当听说“河南建业”改名“洛阳龙门”后,不少球迷跑到俱乐部门口拉横幅下跪,有的球迷组织宣布解散,有的联合发起“坚守河南建业”行动……

但笔者更关心如此改名是否有违经济学的产权理论?谁出钱谁能获得冠名权,这是全世界体育队伍和体育赛事的通行规则,看上去也是合情合理的。有关方面凭什么要推翻这一理论和规则?要知道,吾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原因之一就是重新尊重和保护产权。足协这样做,难道不怕投资者心寒吗?难道吾国体育从此不再需要企业参与,而要回到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出资包办的老路上去吗?

再者,就算出钱的企业未必一定要冠名而取别的什么名称,这也应该由投资者跟当地相关部门通过协商自主确定。足协如此下死命令一刀切所为何来?它是否有这样的权力呢?

吾国的足球改革已推行多年,足协受到特别的政策照顾,竟然可以独立于体育总局“自成体系”。然而这些年足球水平未见提高,倒是弄出不少花样来。球队改名不过是其中的一例。怎样才能把吾国足球搞上去,笔者是个外行,说不出道道;但如此一刀切改名,用一句足球行话来说,这或许可以叫做“踢疵了”。(未名日记1月31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