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网购快递业繁荣的硬币之两面。——

近读经济学家李迅雷先生的一篇新作《从供给侧改革到需求侧改革》(新浪财经),其中有一段话引起笔者的关联思考。 他说:“大约在三年前,我就对网上购物模式提出质疑:能否扩大或刺激消费,该模式的社会成本有多大,谁来承担?三年过去了,我国消费增速的回落幅度大于GDP增速的回落幅度,说明网购模式并没有促进消费,只是起到了‘瓜分蛋糕’的作用,把超市、百货店、专卖店的部分流量从网下转移到网上,‘线上就业’的劳动力增量小于‘线下失业’的劳动力减量。同时,网购导致货品包装物件大量增加,造成环境污染,其成本究竟由谁来承担?事实上是社会而非企业承担了。”

说实话,网购的兴起,笔者是一个受益者。盖因本人不喜欢逛商店,退休以后又住到乡间,网购给笔者的隐居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网购有没有促进社会的整体消费,笔者不知道,但见家人的兴致很高且乐此不疲(显然已有“成瘾”的心理依赖),几乎每天都有快递小哥送货叩门,虽然都是些日常用品,但日积月累还是应该为吾国的消费事业“添砖加瓦”了。只不过这只是私家经验,上不得“宏观”台面。

李先生说到网购对线下实体店的冲击,这个肯定是有的。从就业层面来说,是不是如其所言“‘线上就业’的劳动力增量小于‘线下失业’的劳动力减量”,笔者不了解大数据,难以判断。但快递行业因此而繁荣,“小哥”们的队伍日益壮大,是肉眼可见的。当然,这跟吾国劳动力资源充沛高度正相关。据国外的朋友说,他们那里的快递送达速度就不如吾国来得迅捷。或许这是“收之东隅,失之桑榆”也未可知,线下服务人员的增加能否弥补线上就业岗位的减少,值得有关部门仔细统计认真研究。

然而,李先生提到“网购导致货品包装物件大量增加,造成环境污染”,这是笔者早有同感的,也完全赞同他的批评。如今的网购快递大多是用纸板箱做外包装,箱里的物品还包裹了许多塑料纸和泡沫之类,有的裹得十分夸张,常见一个诺大的箱子,将包装一层层剥开去,里面的商品却只是个小玩意,让人想起已故相声大师马三立老先生一个著名的单口(现今叫做“脱口秀”)段子,名为“挠挠”,忍俊不禁之余又摇头轻叹。

笔者记得若干年前,吾国官方媒体上曾经批判过商品的过度包装,管理部门还曾专门为此下过文件试图矫正。但与当今网购快递商品的包装比起来,当年的那些包装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或者说是“马尾栓豆腐——不值一提”。现今如此严重的过度包装,往好处说是商家为了确保快递物品的完好无损,以示负责免得买家退货;往坏了说至少有两条:一是滥用纸板,尽管回收后可以加工重复使用,但由此消耗的大量木材和森林资源想必还是十分惊人的;二是那些塑料纸和泡沫垃圾未知如何处理,是否可以降解,不能不让人担心它们可能会造成的污染。联想到前些年当局曾颁发过的“禁塑令”,恐怕也早已失效了吧?

即便如此,又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解决呢?就笔者个人来说,虽有支持环保之意愿,但若要拒绝网购,重新回到频频去实体店购物的日子,实话实说,吾等凡夫俗子,这个“臣妾做不到”啊。惭愧。(未名日记12月18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