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全球市场狂欢,A股不动声色。——

昨天(11月25日),美国三大股指全线大涨,其中道指创收盘历史新高,首次站于30000点上方。当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出现在白宫发布会上,称这是美股在自己执政期间第48次打破纪录,2020年第9次打破纪录。说完扭头就走,不搭理身后一众记者的提问。可以想见,这位即将卸任的“大统领”此刻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不过有分析认为,他对美股此番的如此表现还是作出了“最后一点贡献”,盖因他前日终于松口正式开始与候任总统拜登之间的政权过渡进程,加上新冠疫苗问世进展较快,从而刺激了市场的做多情绪。

不仅如此,据界面新闻转引财联社消息:虽然新冠疫情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高潮迭起”,经济也一再遭受重创,然而全球股市却反向而行一路高歌猛进。据统计,截至11月12日,在美股的引领之下,全球股市的总市值已达到95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在新冠疫情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全球股市如此“反常”的表现让笔者这样的局外人大跌眼镜,盖因完全看不出它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样子。

笔者认为,全球股市的“逆向而上”,其根本的推动力还是在于各国央行前所未有的货币宽松政策以及各国政府的财政救助措施。央行们不仅纷纷将利率降至历史低位,印钞机的转速也快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由此释放出巨量的流动性,同时也促使很多投资者从低收益债券转向股票市场。他们的追涨行为从整体来看貌似非理性,但从个体来看也许是理性的——此时不抓住机会大赚一把才是傻瓜。所以这其实只是一场“投机者的狂欢”。

不过有点奇怪的是,吾国作为最先控制住疫情、最先开始复工复产,并且将无悬念地成为今年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股票市场却又一次“特立独行”:既没有一路下跌,也没有加入这场“狂欢”,这半年来一直在3200—3400点之间来回波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此,笔者最近看到有两种专家解释。 一种解释是:诸多证据表明,吾国本轮信用扩张规模虽然很大,但没有出现“大水漫灌”的典型特征。持此论者是中国社科院的研究人员张斌和朱鹤。他们在最新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疫情以来的社融扩张并没有带来显著的通胀压力,也没有带来普遍的房价上涨压力,资产价格的涨幅也有限——这些情况与过去几轮大规模信用扩张后的经济表现都不同。(财新网)

另一种解释指吾国股市起不来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财富分配极度不均匀,相当一部分企业运作上市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融资把公司做大、做强为股东谋利,而是把精力放到了减持套现上,大股东们藉此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中小投资者却得不到应有的财富回报,从而造成了少数人暴富、多数人屡屡被“割韭菜”的局面,导致吾国股市长期徘徊不前。——这是被坊间称为“企业股改第一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刘纪鹏的看法。(凤凰网财经)

上述两种专家之见,前一种着眼于当前的经济政策,后一种则从更加宏观恶毒角度出发,指出其深层的缺陷所在,听上去都不无道理。笔者个人更倾向于刘纪鹏先生的观点。

那么,该如何真正改善吾国股市的这种困境呢?刘纪鹏对此表示,中国需要办一个公平正义的股市,办一个能产生财富效益,让股民能赚到钱的股市。他认为或可从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入手,“把第一大股东股权控制到30%,这样股东之间就能产生有效的制约。”

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好办法,好就好在它能遏制大股东动辄减持套现的冲动,因为30%的股份占比不少也不多,但你若大手笔减持套现,很可能就会引来“野蛮人”收购,一不小心你的控股权就可能会旁落他者。与一时的减持现得利相比,大股东可能更在乎企业还是不是由自己掌控,如此就不敢乱割“韭菜”了,如刘先生所说,“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股市财富分配也就合理了”。笔者多年前就曾为此询问过海外的朋友,得到的资讯是美国的上市企业大股东持股比例一般都在30%以下。想来这是其来有自的。

当然,吾国股市存在的问题肯定不止于此。但如果这些毛病不加以彻底整治,可以预言,它将继续在全球股市中“特立独行”。(未名日记11月26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65篇文章 3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