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高铁可能带来一种“副作用”?——

吾国的高铁堪称独步全球,不仅技术先进,里程之长已超过其它国家的总和。笔者在自豪之余,亦为其负债之重担忧,曾在自媒体中多次议过此事。 日前见中铁总发布《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称到2035年,将实现20万人口以上城市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为此未来铁路里程将增至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里程将增加一倍至7万公里左右,这意味着现有高铁负债可能也要翻倍。未知这笔庞大的债务将如何化解。

不料见署名为“智谷趋势”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由于人口的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北上广深、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将不断吸纳人口。而那些通了高铁的小城市,火车不会拉来人口,反而是拉走人口,加剧流出。  文章认为,吾国部分三四线城市不在大都市圈范围内,享受不到大城市辐射,经济发展速度较为滞后。虽然高铁的开通能带来人气,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及经济发展,但影响有限,甚而成为大城市虹吸人口的“帮凶”,让当地人更加方便地前往大城市追梦。文章还取了一个有“标题党”之嫌的题目:《铁总下了“死命令”:你一定要逃离衰败的小城》(全文见财新网)。

这倒是笔者没有想到的。高铁在为民众出行提供快捷便利条件的同时,还会带来这样的副作用吗?笔者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但见该文所述,似也不是毫无道理。果如此,高铁所到之处,难道反而会加剧地区分化?所投入的巨资岂不是更加难以收回?

修建高铁对于人口密集的都市圈当然是件大好事,人多乘客就多,上座率就高。如京沪高铁目前已实现盈利(未知是否把修建成本都算进去了),但纵览全国各路高铁,似乎也只有“独此一家”。之前见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在财新网撰文说,“大量已运营的高铁项目每天开行高铁列车对数在16对以下,运能利用率不到10%,造成严重亏损和资源的巨大浪费。”笔者没有考察过,未知赵教授所言是否属实。

看来,高铁建设不仅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问题,还有一个“因地制宜”的问题。吾国地区和城市之间的差别很大,同样的地域面积,未必一定有同样的乘坐率,因此高铁的建设和分布恐怕不能平均化。正如“智谷趋势”所说,有些城市现在的人口有50万,等到高铁通达之时,却未必还有那么多人了。此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是也。

市场经济的实践告诉我们:投资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产品和项目,未必就是效益最好的,利用率高且能普遍盈利的,才是市场化的最优选择。(未名日记8月28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5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