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要就业和收入,还是要便宜货?——

不顾白宫的阻挠,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的新书《多事之屋》已出版发行。笔者通过个人标签为“投资人、前外交官”的王文勇先生在财新网上发表的一篇相关文章,了解到博尔顿这本书里的一些内容。其中谈及川普的对外贸易思路颇为有趣。

王先生在他的读后感中介绍说,在川总的世界观里,国家之间归根结底都是生意,其它都是虚的。川总看国家就跟看企业一样,出口是赚钱进口是花钱,顺差就赚了逆差就赔了,所谓贸易,说到底是彼此交换自己相对稀缺、低效的东西,比如,中国进口粮食本质是在进口农田和水资源,进口高技术产品本质是在进口高技术人才。

同理,美国进口中低端的沃尔玛商品,本质是在进口低成本的劳动力。可是这么一干,把美国中低收入群体的工作抢了,搞得民怨沸腾,“红脖子”在政治上异军突起。王先生认为,其实美国直接把中低端产品的关税从2%提升到历史高点平均水平60%不就行了?他引述《贸易的冲突》这本书的研究,美国250年的历史上有过五六次实行高关税政策。这样把市场关闭十年,就可以把中低收入人群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到新的均衡水平。为什么呢?笔者的理解是高关税迫使一些普通产品转为在美国国内制造,如此就增加了就业,由于美国的工资水平较高,民众的收入随之增加,于是“民怨沸腾消停了,人民群众开心了”。但王先生觉得川总的脑子也在捣糨糊,可能他自己也没完全想明白,否则一口气把关税涨上去就完了,何苦把世界折腾得鸡飞狗跳呢?

王先生的这一说法把笔者看得一愣一愣的。不知他是不是在讽刺那位大统领的贸易政策,但看上去又并不像是嘲讽,笔者还是把它当成是“实话实说”。其实之前也有经济学家说过,贸易自由的好处当然是“各取所需,互通有无”,看上去似乎对双方都有利,其实并不尽然,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王先生所说,“美国不缺高技术,只是缺低成本劳工”,而吾国劳动力多得是,工资又低,制造出的产品价廉物美,美国进口这些产品,就相当于进口了大量的低廉劳动力,美国的跨国公司老板自然是大赚特赚,可是对普通劳工来说,由于很多产业转移到国外,美国可能因此而失去不少就业岗位,留在国内的非高科技产业,薪资水平也会被压低,所以这些年美国富人的财富增加了很多,但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上不去。而不管富人穷人,每人的选票只有一张,川总就是借这些蓝领的不满情绪上的台,而且一上台就对吾国开打贸易战,在这一点上他是吃准了美国工人阶级的“民意”。

那么,美国若用高关税政策大幅减少对华进口,是否就如王先生所说的可以增加国内的就业、提高劳工的工资呢?恐怕是的。但凡事都有两面,这样做同时也会提高美国的物价,美国人民再也享受不到吾国制造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了。

老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要就业、要提高薪资还是要买进口的便宜货,就看美国人如何选择了。有意思的是,据报道,由于领导抗疫非常失败,川总的民调满意度节节下降,但唯有一项指标他仍然保持对拜登的领先,那就是他的经济政策。看来年底大选后不管是谁当总统,未来美国政府的经贸政策可能还是会沿袭这位“商人总统”的思路:东西贵一点不要紧,有工作才有希望。毕竟若工作丢了、钱袋子瘪了,超市里的东西再便宜你也只能干瞪眼不是?(未名日记7月4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70篇文章 8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