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失业保险金为何收得多、发得少?——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跟往年一样,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自然又是纷至沓来,其中郑秉文委员的一份提案最触动笔者。

据财新网报道: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递交的这份提案指出,吾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三大顽疾:

一是“失业受益率”(领取失业金人数占失业人数比例)太低。例如,2018年失业人数是2130万人,但年末领取失业金的人数只有223万人,仅占比10%。即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领取失业金的人数也仅为235万。二是“参保受益率”(领取失业金人数占参保人比例)持续下滑,2004年是4.0%,到2018年降到1.1%。三是失业保险基金规模越来越大,交钱的人越来越多,领钱的人却越来越少,2004年基金累计余额仅为400亿元,到2018年已增加到5800亿元,15年里增加了15倍。

笔者也一直觉得吾国的失业金发放似乎有点问题,但看到郑先生的上述分析,还是颇感吃惊。正如郑先生所指出的,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应对经济周期,经济景气时这些钱可以先存着,经济衰退时就该派上用场。如据郑先生介绍,2009年金融危机时美国将以往六七年积累的失业保险基金全部支付给了失业者,不够还向财政借钱,但吾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量的增长却是一条永远向右上方攀升的直线,这是很不正常的。故此郑先生认为,应对失业保险制度加以改革,让所有失业人员都有失业金。

笔者完全赞同郑先生的建议。社会保障制度,是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进步、也是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重要成果,而失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外两大支柱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在以往吾国的实践中,失业保险却往往成为这三大支柱中的“鸡肋”。每当经济出现下行、失业率升高时,政府总是十分紧张,或者要求企业尽量不要裁员,或者多方筹措资金给下岗职工发放补贴,似乎忘记了还有失业保险这回事。这是为什么呢?

仔细分析起来恐需长篇大论。在这篇短文里,笔者谨表示一下自己力挺郑先生提案的态度。他建议,失业金发放范围要打破过去每年维持在两三百万人的“常数”,向全国所有失业人员发放,必要时可以把所有“子弹”都打出去,让现存的5800亿元失业保险金“清零”。

对此笔者觉得可以套用一句成语,这就叫做“缴‘金’千日,用‘金’一时”,此时不用,更待何时!还可以再套用一句古诗,“千‘金’散尽还复来”,盖因失业保险金属于法定的“五险”之一,即使一时间“子弹”打光了,后面还会源源不断地交上来,据郑先生估算基金每月的刚性收入有百亿元左右。

郑先生还指出,目前《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的领取失业金条件十分严苛,地方反应十分强烈。例如,“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这一限定条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引发了一些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导致大量“被辞职”的劳动者享受不到应有的失业保障。同时他还建议放宽失业农民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限制。笔者认为,让亿万农民工也能受惠于失业保险,这一点非常重要,有关部门应予重视并制订合理规章。

郑先生是研究社保问题的专家,笔者作为外行和退休之人,看了他的这些关于失业保险的现状分析,方知自己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不管怎样,危机冲击之下几千万人失去工作,却只有两三百万失业者能领取失业金,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必须要加以改革!(未名日记5月27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5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