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2020)·

 

                                     “大冒险”与“新常态”

                                          ——五月的世界疫情及前瞻

 

本文要义:等到其它国家形成张医生们所说的“新常态”,并逐渐开放国门时,我们亦将面临是否同步采取开放措施的抉择。从行为选择来看,安全度较低的国家是不惮于向安全度较高的国家开放的。然而,反过来说却未必如此。我们之前一直奉行的“严防死守”即“锤子”策略,难道要跟随他们转为“与疫共舞”吗?但是长期实行“闭关锁国”,对吾国来说同样是难以想象的。

 

笔者几天前曾发过一篇微博,借用美国诗人艾略特《荒原》中的名句“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形容百年后刚过去的今年四月,新冠肺炎对世界和人类造成的灾难:几百万人被感染,几十万人死亡;并指接下来的这个五月是“一个‘冒险’的月份”。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那篇微博中笔者简述了理由。之后又看到一些新的相关资讯,觉得言犹未尽,故此又写下这篇博文。

很多人在朋友聚会时玩过“真心话与大冒险”。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凡事都说“真心话”是有风险的;而在这个五月,除吾国以外,全世界似乎都在玩一出“大冒险”的游戏。

说“游戏”也许太轻飘了,毕竟“人命关天”。准确而言,这是一场事关重大的社会实验。实验的内容,就是如何在新冠疫情并未得到明显遏制的情况下逐步放开管制,恢复经济和日常生活。

盖因进行这场实验的国家太多了,笔者根据媒体的报道,仅举三个国家为例(相关资讯均引自财新、界面新闻等媒体)。

首先当然是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强国”在这次新冠疫情中不幸成了全球确诊病例和病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自由有代价,民主有缺陷》的博文,简论了“最强国”何以沦为“最惨国”的原因所在。 而在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的平衡问题上,当前的美国仍表现得十分混乱。早在4月中旬,当美国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一直维持在几万数量的峰值时,总统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了“重启”计划。进入5月,美国的疫情并未有明显缓解,但大部分州开始逐步取消封锁令,允许部分企业重新开业,引起国内的激烈争议。美国联邦政府首席传染病学家安东尼·福奇计划在日前的听证会上发出严厉警告:如果美国过早“解封”,将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死亡。但他的意见遭到特朗普的公开反对。

仿佛是为福奇的证言加重份量,就在几天之前,包括总统、副总统和特朗普的女儿,这三位重量级人物都有“身边人”分别被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说白宫已经“沦陷”并不为过。但特朗普依然我行我素,强调“必须让我们的国家尽快开放”,端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甚至在记者会上以吸毒和自杀为例,称“人们也会因其它原因而死去”。只不过他将取消居家令等限制措施的决定权授予了各州州长。

在笔者看来,这可能是一记“昏招”。既然病毒不分国界,当然也不分州界。如果各州在放宽禁足令的问题上各行其是,其结果一定是都向政策最宽松的那个州看齐,这也意味着疫情一旦因放松而加重,其它各州即使措施严厉也会失效,除非各自实行“闭关锁州”。总之,美国的“小政府”和“联邦制”的缺陷在这次疫情中可谓暴露无遗。

第二个例子是俄罗斯。俄国是最早对新冠疫情采取防控措施的国家之一,早在今年2月下旬,疫情在吾国武汉暴发后,普京就下令封锁了与吾国交界的边境,接着实行全国统一带薪休假一个月。但不知为何,进入“残忍”的四月后,俄罗斯的疫情突然严重起来,连续十几天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过万,至今总数已逼近三十万,升居全球第二。

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宣布,自5月12日起结束全国休假,将逐步开始解除限制措施。据新华社报道,普京表示俄罗斯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降低失业率。请注意,他说的是“首要”。目前俄罗斯官方登记失业人数为140万,比4月初增长一倍,但比起美国还不算很严重。这也暗合了笔者的猜想:俄国的经济本来就不景气,此前连续一个月的全国“休假”和封锁措施更令其“雪上加霜”,故此不得不“铤而走险”。好在该国的病亡人数较少,迄今只有两千多人,病亡率约为1%,这大概是普京敢在疫情高峰期仍下令放松管制的底气所在。

第三个例子是南美的人口大国巴西。巴西的疫情可谓“逆流而上”,截至昨日,该国已累计确诊近25万例,居拉美首位、全球第五位。然而就在此时,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却“悍然”在5月11日宣布,健身房、理发店、美容院属于必要服务范畴,可以在疫情期间恢复营业。同样被允许复工的还有工业生产和市政建设,此前药房、食品商店、教堂等也都获准营业。

据报道,这位以行事风格强硬著称的极右翼总统,自疫情发生以后一直对新冠肺炎不以为然,一度还把它称作“小感冒”,《柳叶刀》杂志甚至载文称他为“国家疫情最大的威胁”。由于在解封问题上有分歧,博索纳罗下令将该国的卫生部长撤职。联邦警察总长、司法部长因不满这位总统的“胡作非为”宣布辞职,并指责博索纳罗滥用职权。

据英国帝国理工大学5月4日发布的一项研究认为,拥有2亿人口的巴西有继美国之后成为下一个“世界疫情中心”的可能。饶是如此,博索纳罗仍一门心思要解封。

以上三国并非个例只是情况较为突出,笔者看到,在疫情仍比较严重时就开始解封的国家还有很多,它们纷纷放松管制,以图复工复产乃至复学。欧盟甚至鼓励各成员国开放盟内边境,趁夏季来临时解冻旅游业。而在此时,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警告说,目前没有方法能保证放松限制性措施不会引发第二波传染高峰,建议各国尽可能保持最高级别的警惕。

从世卫的专业角度看,发出上述警示当然是有充足理由的。如果不论其它,人类阻击新冠肺炎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实行最严格的隔离措施。打一个极端的比方:如果全球所有的人都居家隔离,当然就能阻止病毒的人际传播,现有的医疗资源也就足以应对那些感染病例,如此假以时日,疫情就会被消灭,因为病毒失去了传播的机会而无法生存。

既然如此,为何当前那么多国家却不顾提前解封可能带来的风险,不约而同地都想要开始复工复产——玩这种堪称“大冒险”的游戏呢? 原因只能是:他们无法承受社会经济的长期“停摆”。

关于这一点,经济学家们给出了很多分析。笔者在此仅举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日的一番言论为证。据报道,美东时间5月13日上午,鲍威尔在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一场线上活动中发表演讲称,美国经济正经历“当代最大的冲击”,并可能面临长期疲软,指这次衰退的范围和速度尚无现代先例,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任何衰退都要严重。

鲍威尔分析说,记录显示,更深刻和更长时间的衰退,对社会生产能力可能造成持久损害,家庭和企业破产可能会影响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长期的失业可能会破坏或终止工人的职业生涯,使家庭背负更大的债务,阻碍商业的投资和扩张,进一步限制就业机会的反弹、资本存量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步伐,结果可能是生产力增长缓慢和收入停滞延续相当长一段时期。

鲍威尔所描述的这番景象,在大多数疫情严重的国家应该都是“大同小异”。概言之,长期的“停摆”必会造成经济的严重衰退,企业倒闭,供应链断裂,危及无数家庭的生计,因为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收入。故此就人类整体而言,这种“停摆”是不可持续的。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斯瓦米纳坦日前在在英国《金融时报》的一次数字会议上甚至作出这样的悲观预测:世界将需要四到五年时间才能控制住新冠肺炎的流行。世卫专家的这一估测与前述世卫组织负责人的警告形成了逻辑上的悖论——倘果真如此,难道人类的经济活动一直要“停摆”四五年吗?这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正如福奇等专家们所警示的,提前解封会造成疫情的加重,这种可能性也是无法排除的。实际上一些开始复工复产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疫情反弹的迹象。如德国在管控放松时期已爆发多起集体感染事件,有数据显示德国新冠病毒的基本再生数回升至1.0以上。在被视为防控成绩比较突出的韩国,解封后的疫情同样出现复燃,爆发了一起惊人的集体感染案例:一名患者曾在出现症状当天到首尔梨泰院街区四处游玩,目前与此确诊病例相关的社区感染病例高达102例,迫使韩国教育部紧急宣布,将全国幼儿园、中小学开学复课时间往后推迟。即便是在疫情早已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措施十分谨慎有序的吾国,新近在吉林省的舒兰市也发生了来源至今不明的本土感染案例,目前的传染链已延长到二十多例;而作为本国当初之“疫情中心”的武汉,在好不容易“清零”一段时间后,本地疫情亦出现反复。……防控比较成功的中韩尚且有此风险,遑论那些疫情远比中韩严重、且未出现明显“拐点”的国家,他们为何敢早早地解封呢?

显然,这是一道非常艰难的哈姆雷特式的选择题:提前解封要冒疫情复燃、感染和死亡人数增加的风险;而推迟解封则会使本国经济在衰退的泥淖中越越陷越深,不仅整个国家的元气大伤,还会危及那些低收入家庭的生存。 目前来看,多数国家的决策者采取的是“中庸之道”:既不是全面取消封锁隔离措施,也不指望短期内能消灭病毒,而是在逐步解封的同时同步恢复社会经济活动。 尽管这样做仍然要冒很大的风险,但在他们看来或许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疫情蔓延会死人,经济长期停摆也会死人(想想历史上的那些大饥荒、大衰退吧),只能看哪一种对国家和民众的危害更大了。

笔者经过艰难的内心权衡也认为,在当前的这场灾难中,人类的生存是第一位的,通俗地说,必须首先要确保百姓吃得上饭,然后再论其它。在此前提下,防控措施才是越严越好。 但是,这样的选择就“绝对正确”了吗?却也未必。因为按照世卫专家们的说法,新冠病毒可能会与人类长期共存,而疫苗的研制不仅需要时间(最乐观的估计也要一年),且不一定能确保成功。如果这些预判被证明是对的,难道期间各国对经济的要求仅停留在“吃得上饭”吗?果如此,人类的生活水平将会倒退多少年?

这就要用得上本文题目中与“大冒险”相对应的另一个词语:“新常态”。实际上此语引自吾国著名的“网红抗疫专家”张文宏医生近日与艾静文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我们要为全球性的“新常态”风险做好准备》。文中说道:在国外,“新常态”就是伴随着每日有新增病例,但照样开工、复学、复市;对吾国而言,就是全面恢复经济、学校、开放公共场所,但又不得不面对输入性疫情的风险以及极大的防控压力。

文章将欧美国家目前的这种策略称为“带病重启”,指此种策略将延长全球消除疫情的时间节点,说明这些国家已经放弃在短期内完全消除本地疫情的目标,改而采取“锤子+舞蹈”的策略了(一个颇具艺术性的比喻)。如此尽管可能面临疫情的二次上升,但他们现在能做的是尽量控制疫情上升的幅度,要求仍然维持一定的社交疏离,也就是允许疫情有“反复”但不构成“暴发”。由于当前各国都已极大地提高了检测能力和医治能力,当新冠病亡率降低之后,全球范围可能会走出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各国将会逐渐开放边境。事实上笔者看到,疫情比较相似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三国日前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彼此之间正式取消旅游限制。

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上述文章中的下面一段:就吾国而言,只要我们继续注重社交隔离措施,配合政府的相关防疫政策,就算有零星散发的病例,疫情再次大暴发的风险也是较低的。但是,当全球进入“新常态”,各国开始逐渐开放边境时,疫情控制良好的国家包括吾国,将面临重启口岸会带来的输入压力,输入人群可能将数十倍于今天的输入量。那时我们的“新常态”可能才刚刚开始,现在就要为全球性的“新常态”做好准备。

不久前笔者曾在一篇博文中引“木桶理论”指全球防疫的成败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看了张医生等的这篇文章,笔者对此又有新的感悟:毫无疑问,就目前而言,吾国的防控比较成功,可以说是全球这只“木桶”中比较长的一块“木板”。但是,等到其它国家形成张医生们所说的上述“新常态”,并逐渐开放国门时,我们亦将面临是否同步采取开放措施的抉择。从行为选择来看,安全度较低的国家是不惮于向安全度较高的国家开放的。然而,反过来说却未必如此,作为较长的“木板”,敢对那些较短的“木板”也这么做吗?若是的话,吾国可能就会被迫将自己的防控力度降到与他国相近的水平,我们之前一直奉行的“严防死守”即“锤子”策略,难道要跟随他们转为“与疫共舞”吗?

但是,长期实行“闭关锁国”,对吾国来说同样是难以想象的。

还是说回到那些开始“起舞”的国家。或问,如果这些国家的“带病复工”导致了本国疫情的反弹,他们又将如何应对呢?会不会重新回到“锤子”策略,即实施严格的“停摆”措施呢?

对此,笔者想引用一个局部的例证。据报道,美国职业篮球联盟即NBA近日开始研究复赛的可能性。在其董事会的讨论中,NBA主席肖华得出的结果是:复赛以后,哪怕有球员感染新冠病毒,也绝不会再次停赛。他直言球员们要适应“与新冠共存”。

照此说来,这些国家在五月的“大冒险”,以及由此形成的“新常态”,竟然将是“开工没有回头箭”,或者叫“一不做,二不休”?

听上去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若细加考量也不是没有可能性。因为一次“停摆”及其“重启”对社会经济的损害已然如此之大,如果再来一次,所形成的损伤力或将会加倍。

希望事情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2020年5月18日于安吉桃花源

 

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未名周记”),2018年7月开始兼写微博(“未名日记”),以发挥余热,防止痴呆。有道是: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笔者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