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疫情五月,“一个冒险的月份”。——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这是美国诗人、被称为现代主义文学先驱的艾略特写于一百年前的著名长诗《荒原》的首句,它仿佛是一个预言,用来描述百年之后刚刚过去的这个四月中,欧美一些国家特别是这位诗人的祖国新冠疫情的惨状,十分贴切。

现在已进入初夏的五月,笔者见闻欧美疫情的一些新动向,不由得想套用艾略特的这一名句,将其称为“一个冒险的月份”(以下所引讯息均来自于界面新闻、澎湃新闻、财新网等媒体报道,不另注明)。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看到当前这些欧美国家在疫情并未得到明显遏制的情况下,纷纷宣布放松管制措施,以图开始复工复产复学。 如据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于5月5日提出最新设想,美将进入疫情应对的第二阶段,白宫的新冠病毒特别工作组将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形式的东西”,将专注于如何让美国经济尽快重启。当日在视察霍尼韦尔的工厂时,特朗普再次强调“必须让我们的国家尽快开放”。在他看来,经济衰退和失业率高企会比病毒感染带来更大的损失。据介绍,美国大多数州正放宽限制措施,恢复经济活动。

由于经济停摆造成的巨大损失,美国人急于复工复产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该国当前的疫情尚在向峰值攀升,每日的新增确诊病例仍有两三万,在这种情况下若贸然进入“第二阶段”,难道不怕会导致疫情加剧吗?据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新模型预测称,如果社会的流动性增加,人们的互相接触不断增多,到今年8月初,美国将会有13.4万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也就是说,现在的病亡人数可能将会翻倍。

然而笔者在视频中惊诧地看到,特朗普竟然这样解释说:人们也会因其它原因而死去,比如吸毒,比如自杀。言下之意似乎是死人是无法避免的,即便如此也必须让美国“重回正轨”。虽然他同时也强调“重启”后人们应保持社交距离。

这不是“大冒险”又是什么?

比起美国,欧洲的疫情倒的确有所趋缓,于是不少国家更是迫不及待地开始“解封”。5月4日,曾经的“世界疫情中心”、已经在封锁中度过了56天的意大利宣布进入疫情的第二阶段,放松部分管制措施,抗疫与恢复经济并行。

与意大利相似,大多数的欧洲国家也已走在逐渐开始解封的路上。事实上第一个迈出复工步伐的是奥地利,早自4月14日起该国的小型商店、加油站、修车厂、建材园艺市场等就可恢复营业;在丹麦,幼儿园从4月15日起重新开放;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从4月20日起小商店、五金店等允许营业,5月4日起动物园、博物馆、美发店和部分学校也重新开放;西班牙从4月26日起允许儿童户外活动;希腊的人们可以自由地走到户外……这份名单可以列出一长串。

一向喜欢标新立异的法国自然“不甘示弱”,宣布将从5月11日起逐步解除封锁限制,总统马克龙表示,禁闭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伤害,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人们必须学会与病毒一起生活。不过他警告说:“尽管如此,冰面还是很薄的。”这让人想起吾国的一句成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最能让足球迷们激动的消息是,据路透社透露,德甲联赛的重启计划得到了德国政府的支持,德甲有望在5月15日正式恢复比赛。笔者对此有些将信将疑:“将信”是因为知道德国人对足球的狂热,“将疑”则在于球场的观众密集度是最高的。可是又见德国《明镜》周刊的最新报道,德国政府和各州决定将社交限制措施延长至6月5日。这两个资讯明显是互相抵牾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反映了德国决策部门“进退两难”的心态。

欧美国家之所以如此急迫地想要开始逐渐解封,一方面当然是出自经济的考量,另一方面也在于他们的民众对于“封城”、“居家”等措施的忍耐度远比我们来得低。此外,由于普遍认为新冠疫苗短时间内不可能研制成功,同时有不少专家还预测即使现在控制住疫情,今年秋冬有很大概率或会卷土重来,新冠病毒将会长期与人类共存,等等这些悲观的前景预测亦使得欧美政治家们也失去了耐心,于是乎准备在这个5月铤而走险、放手一搏。

据报道,特朗普在敦促美国推动经济重新开放时,甚至鼓励美国人将自己视为“勇士”,并称长期坚持严格的社交疏离准则是不现实的。“我们不能未来三年都坐在房子里,”他说,“无论有没有疫苗,都会出现更多的死亡……疫情都会过去。”他的这种“乐观”态度与公共卫生专家的意见相反,后者警告称,在有效的治疗方式和疫苗出现之前,新冠病毒将继续构成重大风险。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却直截了当地表示,经济复苏比“反解禁”更重要。显然,政客们与专家们的“出发点”并不一致。

那么,他们的“大冒险”会成功吗?人们走出家门开始交集,这在复工复产复学后是不可避免的,到那时所谓的“保持社交距离”很难被严格执行,会不会因此导致疫情的复发或加重?这些无疑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欧美国家的这些解封举措是一场“社会实验”——尽管有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然而,他们似乎已“忍无可忍”了。

虽然有些国家的政府首脑如意大利总理孔特信誓旦旦地警告国民说,任何放松限制的行为都是暂时的,如果公民不遵守社会疏离的措施,感染再次激增,政府会毫不犹豫地重新实施封锁措施,“我们会立刻干预,把闸门再次关上。”但公卫专家们对此表示质疑,盖因新冠病毒有两周的潜伏期,当新增确诊数因放松管制再次出现激增时,它实际上反应的是两周之前的情况,政府的决策将会出现两周的滞后。这样的盲点或将为病毒的传播创造机会,如果第二波疫情来临,将比第一波更猛。解封引发的担忧还在于,它需要高度依赖国民的自觉性,但之前的实践已证明,欧美民众在这一点上是“靠不住”的。

有鉴于此,笔者产生了一种预感:如果这些国家五月的“实验”结果是失败的,他们会不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就走上“群体免疫”的不归路呢?

想到这种可能性,笔者有些不寒而栗。回过头来,更加感觉已经率先遏制住疫情的吾国是何其幸运。笔者在电视镜头中看到,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吾国的许多民众都已外出度假,一些热门的旅游景点似乎又重现了昔日人头攒动的繁荣景象。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数据,5月1日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尽管这一数字与往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也已经“蔚为大观”。

又想: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实验”呢?假如经此一个长假,吾国的疫情没有明显的反复,那就足以证明,吾国真正“已无大碍”矣!而仅仅在两个月前,我们的昨天正是欧美的今天。

故此,这个五月又称得上是“一个神奇的月份”。(未名日记5月8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70篇文章 8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